仔细读句子,认为正确的画“√”,错的画“×”。
(1)春天桃花、杏花、荷花、菊花都开了。 ( )
(2)“开、关”是一组反义词。 ( )
(3)中国第一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时间是2008年。 ( )
(4)《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 )
(5)“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这句话既写了天安门广场的大,又写了当时的欢乐气氛。 ( )
(6)这座楼房非常高极了,真雄伟。 ( )
判断句子的正误,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句子后面画“×”。
(1)“形态万千”的意思是: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 ( )
(2)“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 ( )
(3)“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和“这样的水被这样的山围绕着”的意思是一样的。( )
(4)因为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了一道道水纹,所以我才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
判断句子的正误,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句子后面画“×”。
(1)“形态万千”的意思是: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 )
(2)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
(3)因为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了一道道水纹,所以“我”才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
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乘坐”的“乘”读“chéng”。( )
(2)“柿子”的“柿”的音序是“sh”。( )
(3)“目不转睛”的近义词是“聚精会神”。( )
(4)“蜜蜂飞得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 )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维写的。( )
判断对错。
(1)东西方绘画无论在工具的使用上,还是在表现的形式上,都有很多的不同。 ( )
(2)《富春山居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把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叫绝。 ( )
(3)“蒙娜丽莎的微笑”也被后人称为“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双手悠闲地搭在一起,被画家描绘得柔美、丰腴。她没有华丽的服饰,也不戴任何装饰品,加上整个画面的棕黄色调,更突出了人物朴素、亲切、自然之美感。( )
(4)在粗木制成的干草车身上,干裂的木轮和结节都清晰可见。四只铁轮上磨损的印迹,说明这辆干草车已历经了许多个夏天。( )
(5)康斯泰勃尔钟情于故土萨福克郡的乡野,《干草车》这幅画传达出画家对饱含是诗意的乡野生活的赞美。( )
(6)《李白行吟图》画面表现最精彩的是中段起伏的连山:首先是一座高山,好象近在眼前,山间的村舍历历在目;接着一座座山峦渐渐向远处推进,最后看到坡脚一曾层地向上、向左方延伸,构成了狐线的律动,仿佛众山由近至远在转动,而茫茫的江水始终是那么平静。山水相连,显示出大自然的节奏与和谐。(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
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风筝》一课写出了“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选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叶绍翁。( )
(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句话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果子的丰收景象。( )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贝多芬的《月光曲》是一首钢琴奏鸣曲。 ( )
(2)《楚王好细腰》选自《墨子》一书。 ( )
(3)《东施效颦》一文中“妻子”与“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是同一个意思。( )
(4)古代汉语中“走”与现代汉语中“走”是同一个意思。( )
(5)“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去掉“难道”一词,原句主要意思不变。( )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正太郞捉了一只小狐狸。 ( )
(2)“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 —— 妈妈 —— 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句话是心理描写。( )
(3)大狐狸叼着鸡是为了吃掉它。 ( )
(4)正太郞从悬崖边上摔了下去,大狐狸救了他。 ( )
(5)“金色的脚印”含义是:正太郞放了小狐狸,阳光照在他踏出的足迹上,闪出了金光。( )
(6)读了这篇文章,我被老狐狸对儿女的爱感动了。 ( )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j、q、x”和“U”相拼,在书写时应去掉“U”上的两点。 ( )
(2)“宿、萌、嫩、未”四个字是按音序排列的。 ( )
(3)韵母“i”和“u”在同一音节中,调号应该标在前一个韵母上。 ( )
(4)“蒙、鸿、橙、惩”四个字的韵母都是“eng”。 ( )
(5)C D E F K I J H不是按字母表中先后顺序排列的。 ( )
(6)声调符号既可以标在声母头上,也可以标在韵母头上。 ( )
(7)普通话所有的音节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 ( )
(8)人或事物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北京”写作“Běi jīng”。( )
(9)“j, q, x”与“ü”相拼时,省去“ü”上的两点。 ( )
(10)“上学”“头上”“身上”“去上学”几个词中的“上”都念“shàng”。( )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松鼠》不是一篇说明文。( )
(2)鲸生活在海洋里,属于鱼类。( )
(3)《新型玻璃》一文在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 )
(4)《假如没有灰尘》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
(5)夹丝网防盗玻璃和夹丝玻璃都有着非常坚硬的特点。( )
辨别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部队。( )
(2)这句话我不能不说。/这句话我不能说。( )
(3)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支队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 )
(4)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瓜秧之所以开了花不结果,不是水浇得不够,就是肥施得不足,或者是土壤根本不行。( )
小法官巧断案。
(1)《如梦令》是唐代诗人李清照写的。(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了黄沙道中夏夜的美丽景色。( )
(3)《猴王出世》选自小说《西游记》。( )
(4)“你说呢?你觉得布达拉宫壮观吗?”这是反问句。( )
判断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阅读时,既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还要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
(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凡事都要自己去试试的道理。( )
(3)说话要注意语调、重音。如在回答“谁喜欢长跑?”这句话时,你说话的重音应落在“我喜欢长跑。”( )
判断。正确的打“√”。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
(2)《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