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一填,读一读。(☆☆)
(1)少壮不努力,( )。
(2)花有重日开,( )。
(3)一日之际在于晨,( )。
(4)黑发不知勤学早,( )。
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
(1、三人行, 焉。
(2、 ,不亦说乎?
(3、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4、请你再写一句孔子的名言。
我会填。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温故而 。
(3) ,必有我师焉。
(4) ,不亦说乎?
根据已有的积累和课外知识填空。
1.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意在告诉人们:。
2.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人”是;“古往今来贤相中的第一奇人”是。
3.小明和弟弟在家中常为一点小事而吵嘴,甚至打架,互不相让, 母亲用曹植的《七步诗》中的两句诗来劝他们兄弟俩,他们这才打住。这两句诗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 在生活中你感受过这种境界吗?
举一例:
(2)行驶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好不手脚忙乱。
“操纵自如”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4)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填空。
(1) ,寄与陇头人。
(2)海内存知己, 。
(3) 利于病, 利于行。
(4)粉面 ,丹唇 。
(5)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 写的 。
(6)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写的 。
填一填。(10分)
(1)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景阳冈》中的“大虫”指________。
根据语境,在句中的括号内填写与我国四大名著有关的歇后语,使句意表达完整生动。(4分)
(1)六月的天,犹如( )。听,外面已雷声隆隆,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2)在讨论是否去郊外春游时,班长是( ),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积累拓展
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孔明借东风——( ) ②关公赴会——( )
③孙猴子的脸——( ) ④徐庶进曹营——( )
⑤周瑜打黄盖——( ) ⑥梁山泊的军师——( )
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自己再写两句熟悉的歇后语。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2)孙猴子的脸———( )
(3)( )———单刀直入
(4)孔明借东风———( )
(5)徐庶进曹营———( )
(6)梁山泊的军事———( )
(7)
(8)
把下列格言诗句补充完整,然后回答问题。
①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
②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 。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 。
④ ,满城尽带黄金甲。
⑤ ,悠然见南山。
⑥ ,此花开尽更无花。
(1)句子①主要描写了 ,请你再写出这样的一句格言。
(2)上面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 。请再写出一句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3)诗句⑤⑥中都提到了 花,你还能再写出一句描写这种花的诗句吗?
你知道古人为什么经常在诗中写到这种花吗?
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回答题。
狐狸看鸡—— 大公鸡闹嗓子——
(1)上面两个歇后语中,属于谐音双关的歇后语是 ,属于表示喻意的歇后语是 。请你试着写出两个这样的歇后语。
(2)请选你所写的歇后语写一句话。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归来包饭黄昏后,( )。
(2)( ),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 ),中儿( )。最喜小儿亡赖,( )。
(4)看到有些同学不懂得积累知识,我会用出自《荀子》的( )这句话来劝他;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我会用( )这句古诗来劝他。
(5)第二单元是一组有关( )的作品,读了这组课文为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英子在( )经历的童年往事,看到了祖父园子里的( )、( )、( )、( ),与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发现了( )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