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课文大搜索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老师的班级,伦纳德老师很胖,很美,温柔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喜欢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1)这段话主要是从(     )方面来介绍伦纳德老师的。
(2)我是模仿秀:笑眯眯:——--————---------——————
(3)在文中找出和“原因”构成近义的词语是——————
(4)“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只有我一个人爱她。B、我们每个人都爱她。C、我对她的爱,超过所有的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石榴
妈妈买回来两个石榴。我发现石榴并不好看。一层粗糙的黄皮,土里土气的,在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我不明白这儿怎么会有一个裂口。妈妈告诉我,那是石榴开花的地方。
我打开石榴的黄皮,啊!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它们挤得紧紧的,长得满满的,真是好看极了。那一粒粒籽儿吃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真是味道好极了!我和妹妹都说石榴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妈妈对我们说:“石榴不仅籽儿好吃,它的皮还有用呢!它是一种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吃着石榴,想一想妈妈的话,我明白了,看事物可不能只看外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        )    内心(        )   糊涂(        )
2.填空。
(1)说石榴不好看是因为                                                  
(2)说石榴好看是因为                                                    。
(3)说石榴有用是因为                                                    。
3.下面哪一句是打比方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1)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 (       )
(2)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  (       )
4.用“     ”划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          ),歌颂了(          )。
(3)分段,概括段意。
(4)解释词语。
①增援:
②落花流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遗产。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根据上下文理解红色词语的意思。
感人至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3.三至五自然段中的“我”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两个“我”分别是谁? 
4.“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心阅读。
我长高了
鞋子小了,
裤子短了,
妈妈说我长高了,
全家拍手笑了。
腿长大了,
人长高了,
明天我上学,
不让妈妈送了。
(1)这首儿歌有           句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①全家为什么拍手笑了?
                                                                    
                                                                    
②明天“我”上学,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了?
                                                                    
                                                                     
③现在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和在幼儿园相比,你都有哪些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蜡笔盒里的风波
图画课上,梅梅拿出自已心爱的蜡笔盒。她刚要打开,忽然听到盒子里面传出一阵吵闹声。
红蜡笔洋洋得意,吵声最大:“我象征着革命,我红得像一团火!所有的颜色里数我最美。等一会儿作画,梅梅保证用我。
绿蜡笔很服气:“所有颜色里,数我最美!我象征着青春和生命,我绿得像草原!“
蓝蜡笔听了他俩的自卖自夸,也上前反驳:“你俩谁也不要争了,最美丽的颜色还得属于我。我蓝得像天、大海,我象征着生命开朗的性格!“
就这样,你说,他讲,12支蜡笔谁也不甘示弱。听完他们的争吵,梅梅明白了:原来是一场有趣的风波。她含笑把盒子打开画画。她先拿起了红蜡笔,在纸上画呀画,一会儿就红成了一片,谁也分不清什么。她又拿起绿蜡笔,像刚才一样,还是画成了一片,分不清什么。就这样,12支蜡笔都是这个结果。争吵的蜡笔再也不吵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顿时一片沉默。看着他们不好意思的神情,梅梅又重新拿起红蜡笔,画红红的太阳和盛开的花朵,用绿蜡笔画山峦和田野,用蓝蜡笔画天空和小河……梅梅画呀画,整个图画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面对美丽的画卷,小蜡笔们忽然懂得了:个人的作用是多么有限,要描绘美丽的画卷,我们应该手拉手,肩并肩,互相协作!
辨字组词。
蜡(    ) 澈(     ) 朗(     )
措(    ) 辙(     ) 郎(     )
吵(     ) 清(     )
沙(     ) 晴(     )
多音字。
卷juǎn  (       )  Juàn  (       )
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颜色    (      )的性格
(     )的花朵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红色象征             ;绿色象征              ;蓝色象征            
小蜡笔忽然懂得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可笑的一休
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晚上总爱看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休哥聪明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星期天,大人不在家,我自个儿做作业,可有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忽然想起一休哥是一个聪明的小和尚,他只要用手在小光头上画儿圈,就能想出许许多多的好办法。如果我把自已的头发剪光了,也当个像一休哥一样聪明的小和尚,那什么数学题都会做出来了。于是我从抽屉里拿出剪刀,对着镜子,胡乱地剪起来。
剪了头发,我就学着一休盘腿端坐,在脑袋瓜上画几个圈。可是,数学题还是没有想出来,我心里可着急了。
这时爸爸回来了,一看我那难看的脑袋,觉得莫名其妙,就问(    )你怎么啦(    )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爸爸听了笑得前俯后仰,说(    )要是剃光了头能变聪明,那全世界的人都当和尚去了(    )说着就要拉我去理发店。
(    )不(    )被人笑死了(    )我从全身镜子里看到自已的丑模样。
(    )没事(    )爸爸拿帽子往我“癞痢”头上一放,(    )走(    )当小和尚去(    )我只好乖乖地跟着爸爸往理发店方向走去。
结合课文解词。
前俯后仰:                                                                 
在文中方格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按要求填空。
“俯”字的音序是          ,韵母     ,是         结构,查        部,检字笔画          。这个字有两个意思:A.头低下;B.敬辞。在“前俯后仰”里,取     意思;在“俯允”里取        意思。
写出下面词义相近的词。
聪明——               着急——       
用“前俯后仰”造句。
前俯后仰——                                 
文章的叙述方式是           
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我要的是葫芦》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爬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了以后,藤上结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有几只蚜虫,
他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呀?”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他奇怪地望着邻居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可是,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掉光了。那个人看见了后悔极了。
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小葫芦长得怎样?
                                                  
后来叶子有了什么变化?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葫芦和叶子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朵聋了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老人对埋怨命运不好的孩子说了哪些话,使他们开始了新的追求,用“~~”把老人的话画下来。
从这篇短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你有什么话要对两个美术家,音乐家说呢?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给加点字注音。(     )咐   (     )量     停(     )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摆布——(       )  指派——(       )
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男孩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在短文中用“----”画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橘子。并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引起下文    B.点明题目    C.总结全文

来源:2015年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语文-6.小摄影师同步阅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鸭子
我家养了一只小鸭子,它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小鸭子的嘴黄黄的,扁扁的,很像一把小铲子。吃东西的时候,用嘴一铲一铲的,脖子也一伸一伸的,可逗人了。它有一对小而明亮的眼睛,就像嵌着两颗黑色的小宝石,总是亮晶晶的。它的耳朵很特别,长在眼睛下面,没有耳垂,耳孔周围长着许多细长的毛,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它的耳朵。它的听觉可灵敏了,只要听到一点声音,它就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东张西望,身上的羽毛也随着一颤一颤的,非常有趣。
小鸭子还是捉鱼能手呢!一次,它在小河里游,长着蹼的双脚就像小小的船桨,在水里一划一划的。突然,它的头猛地一下子扎进水里,双脚在水面上晃来晃去,然后身子一沉,头又露出了水面,嘴里却叼着一条小鱼,大口大口地吞吃起来。吃完以后,小鸭子又继续游起来。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毛                 (   )的嘴
(  )的听觉               (   )的眼睛
(  )的耳朵               (  )的脖子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小鸭子的外形。先介绍(  ),再介绍(  ),最后介绍的是(   )。你能用“||”给第二自然段分层吗?
短文共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第二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小鸟和守林老人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不了。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啊!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敏感的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走了。林中的小屋没有升起炊烟的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暗淡的一天呵。
谁也没邀约谁,鸟儿们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招待      (     )的故事    (      )的老人
细细地读第二段内宾,回答问题。
第3自然段中“它们”指什么?“天堂”又指什么?是什么事让鸟儿们发现白胡子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邮票齿孔的故事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那个人想了想,从西装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便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器造出来了。用它打过的正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政府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器。
(1)填空()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裁开。()年,英国发明家()发明邮票打孔器。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邮票    一()打孔机  一()发明     一()别针
(3)从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器这件事上你体会到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哪里哪里
芳芳生日那天,爸爸的一位外国朋友也给芳芳送来了生日蛋糕。见面时,外国朋友盛赞芳芳长得漂亮。爸爸谦虚地说:“哪里哪里!”那位外国朋友以为自己讲得不具体,于是他用生硬的中国话认真地补充:芳芳的脸不是圆圆的吗?眉毛弯弯的,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嘴巴小小的,牙齿白白的,皮肤嫩嫩的……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你们在笑什么?原来这里的“哪里”不是疑问词,而是表示谦让的意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 按原文填空。
(2) 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填序号)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 用“____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
(4) 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5)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 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景)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