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 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 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 B. |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
C. |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 D. |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 |
取得了重大突破 |
B. |
被全社会所认同 |
C. |
推动了政治改革 |
D. |
取得了彻底成功 |
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新文化运动是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B.法国启蒙运动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期 |
C.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该地出现 |
D.新文化运动是借助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武器向封建文化进攻 |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D.工人阶级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下列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每周评论》为阵地展开
②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③实质是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社会制度④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摧毁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③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报刊在历史上创办的先后顺序是 ( )
A.《时务报》《民报》《昭文新报》《新青年》 |
B.《昭文新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
C.《新青年》《时务报》《民报》《昭文新报》 |
D.《时务报》《昭文新报》《民报》《新青年》 |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 | 《新青年》 | B. | 《少年中国》 | C. | 《青年杂志》 | D. | 《每周评论》 |
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 )
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 | 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
B. | 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
C. | 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
D. | 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
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命运,在历史的波涛中沉浮。2005全球联合祭孔,孔子及其思想又一次回到了全人类的视野之中。据此回答:
(1) 如何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
(2) 图一与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史实说明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3) 图三所反映的历代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结合四则材料,评价“孔子是打不倒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