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 ( )
A.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
B.北京大学的办学体制完备 |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
D.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宣传新思想 |
一般说来,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 “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定成的任务 |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
①加速了中国自然科学进步 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
③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④推动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出本志得罪社会的原因,布告天下。”
——引自陈独秀《本志/〈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这篇文章写于
A 1915年 B 1918年 C 1919年 D 1920年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C.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D.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新文化运动能够兴起的文化条件是( )
A.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C.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 | 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科学 | B.人文、浪漫 |
C.科学、理性 | D.民主、法制 |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 D.能够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 |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
A.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 B.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 |
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三位历史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自的主要政治主张。简要分析其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思想转为保守,成为保皇派,孙中山则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爆发;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从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据图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形象的目的。
(4)材料四中陈独秀强调“赛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
调查结果 |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