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
第2课 宋明理学……7
第3课 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
第4课 礼制规范……17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22

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这表明他(    )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执政为民
C.主张君民共治 D.主张人民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   )

A.倡导工商皆本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C.学习西方
D.反对君主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摘编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材料二 (于成龙去世后)留下了许多传奇,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其中就专有一篇《于中丞》,讲述他断案的神奇。到了清末,以他的事迹为原型,评书艺人又创作了公案小说《于公案》,让于成龙有了和狄仁杰、包拯一样的地位。
——摘编自山西晚报“民间传说于成龙乃再世狄仁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于成龙为官理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追求神仙乃是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

A.朱熹 B.程颐
C.王阳明 D.黄宗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
C.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D.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正史中所载烈女数(见下图)

材料三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遇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