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祖望说:“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天下郡国利病书’。”全祖望评价的是

A.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B.黄宗羲的民主言论
C.顾炎武的治学精神 D.王夫之的唯物学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
——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
——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
——司马光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三 “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事,遂乃不可以支。”“至贫极窘之中国”御侮“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人人皆可奢,则人之性尽”。
——谭嗣同
(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及其依据,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谭嗣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经典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

A.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亭林文集》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在此,顾炎武明确提出了

A.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B.为学著述的重要意义在于事必躬亲之
C.“亡国”与“亡天下”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D.人格不立,便讲一切学问都成废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是王夫之诞辰392周年。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点的是(  )

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 D.“天地之化日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