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拉伸弹性薄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一端喷出,这是因为气体具有   。烛焰被吹灭是由于   。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   

①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来源: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9-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③④

D.

①②③④都可以

来源: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9-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已学习了多种物理方法,下列探究实验涉及的方法中,其中一个与其余不同的是 (    )

A.

探究磁场中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B.

探究通过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其电阻大小的关系

C.

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D.

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间的关系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聪学完初中物理,在复习阶段他把两年的物理内容按现象、概念、规律、实验、探究方法、知识应用等进行系统分类总结,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

A.

托里拆利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B.

通过比较吸引大头针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运用了转换法

C.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 2 A

D.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物理学中,常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如:用质量与体积之比定义“密度”。请你再列举一例:用         之比定义“        ”。

来源: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祝融飞天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成功“打卡”火星表面,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你知道吗,其实“祝融号”火星巡航速度非常的慢,仅每小时40米,而这也是有原因的。

早在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就已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祝融号”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当天问一号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就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沙尘沉积将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

(1)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巡航速度大约与   最相似。

A.蜗牛的爬行速度   B.人行走的速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2)因为火星上的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能量的损耗也比较大,中国科学家因此制造了一个和“祝融号”相似的“双胞胎”,模拟它登陆火星时的情况,确认登陆方式是安全的时,才让“祝融号”正式在火星上登陆,这是运用了   方法。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3)祝融号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回地球通过   方式。

A.电磁波 B.超声波

(4)“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5)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祝融号”可能在火星上遇到的问题,模仿范例格式,写出对应的物理问题和方案(任写一条)。

问题

解决方案

火星上会有比较坚硬的石块,祝融号的轮子可能会受到损害

用硬度大的材料做祝融号的车轮

来源: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熊猫公交是深圳引进的一款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客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上的乘客几乎感受不到颠簸和急刹。同时,熊猫公交采用独创的手脉识别技术,其工作流程如下图甲所示,其系统采用近红外线采集手脉特征,采用非接触的形式采集手部皮肤以下三毫米的血脉特征,

有人对坐熊猫公交车坐着不颠簸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个猜想:

猜想:①驾驶速度;②熊猫公交车中座椅的高度;③座椅的软硬程度;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探究实验。用相同的力把2个相同的湿篮球,分别在硬板凳和软沙发垫上按压,硬板凳和软沙发上出现了如图乙、丙所示的水渍。

(1)本实验验证了,上面的猜想   ;图乙和丙中水渍较小的是印在   (选填“硬板凳”或“软沙发垫”)上;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若采用400N的压力按压在接触面积为0.04m2的硬板凳面上,其压强为    Pa;

(3)手脉识别技术采用的红外线属于   

A.电磁波 B.超声波

(4)使用红外线的好处是   

来源: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了模型法;②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相同,采用了类比法;③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采用了转换法;④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采用了放大法,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运用了很多研究方法,下列几个实例:①研究电流时,把它比作水流;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控制质量相同;④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其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来源: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对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

A.

通过 C O 2 分子模型认识 C O 2 分子结构

B.

通过小树弯曲认识力的存在

C.

用小磁针确定磁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D.

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来源: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研究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

A.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

用两个100欧的电阻串联代替一个200欧的电阻

D.

U 形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来源:2019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经过分析、综合等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得出规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规律采用此方法得出的是 (    )

A.

能量守恒定律

B.

杠杆平衡原理

C.

牛顿第一定律

D.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来源:2018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对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

A.

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液体温度变化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采用的是转换法

C.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

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类比法

来源: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学到了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 (    )

A.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B.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D.计算火车从成都到自贡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

来源: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物理实验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  ;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  ;列举一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学事例  

来源: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物理学方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