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将《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黄粉虫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 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黄粉虫,观察黄粉虫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黄粉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O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
(5)表达和交流。
(6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自做了探究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境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中,其中探究方法正确的有 小组和 小组,而 小组因 ,将无法探究蒸发与哪个因素有关。
(2) 本探究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 。
(3) 甲小组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
要同学们培养绿豆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绿豆快点发芽?”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于是小明用绿豆进行四组实验,其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没有):
组别 |
处理方法 |
7天后的发芽率 |
||
光照 |
水分 |
温度 |
||
甲 |
+ |
+ |
30℃ |
90% |
乙 |
- |
+ |
30℃ |
90% |
丙 |
+ |
- |
30℃ |
0% |
丁 |
- |
- |
30℃ |
0% |
(1)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 ___________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
(2)甲、乙、丙、丁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光线是否会影响绿豆发芽”的是 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__。
(3)小明的实验证明了绿豆的萌发与 ________ 有关,与 __________ 无关。
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细胞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G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把细胞核内的_______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若此序列图标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则图D所滴液体应为______________;
(4)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_________(高、低)倍镜下观察。现有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移动。
某同学在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在一个铁盘内,左侧放潮湿土壤。盘上盖不透光纸板;右侧放干燥土壤(土壤除含水量不同外,其他性质与左侧相同),盘上盖玻璃板(如图)。(2)将2只鼠妇分别放入铁盘左右两侧中央处。(3)观察:一会儿2只鼠妇均集中于左侧。(4)结论:鼠妇既喜欢黑暗的环境,也喜欢潮湿环境。请回答:
(1)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否合理?
(2)若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对鼠妇怎样处理?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
(5分)某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索“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时,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槽分成A、B两组:分别放入2000ml河水、10只同一批的小蝌蚪;A组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 mg,B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如下:
现象 |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尾脱落的平均 时间(天) |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
A组 |
4 |
7 |
26 |
0.7 |
B组 |
5 |
9 |
37 |
1.3 |
问题:
(1)、请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实验的结果: 。
(2)、该实验分成A、B两个组的原因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该实验结果说明了甲状腺激素具有: 功能。
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
A |
B |
C |
二氧化碳浓度 |
0.03% |
0.1% |
0.1% |
温度 |
20℃ |
20℃ |
30℃ |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______________。
③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图,甲植物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乙植物罩上的是黑色塑料袋。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2)两装置同时放在光下3-4小时,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A、B两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试管。
(3)实验后期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
科学探究: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A.向别人要来已生长数天的蚕 B.收集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出的小蚕进行实验。
你的选择是 ;理由是 。
(2)这实验的变量是 。
你将选择的叶是:A 。 B .。
(3)每组蚕的数量为 。( A..1只 B.10只)
理由是 。
简要写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7个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 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 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 。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 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 。
(6).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
(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 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
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
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 )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 B.使培养基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
C.为细菌等的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
(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
(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
(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
(5)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会发现培养皿 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
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
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___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
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散失的。
(4)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 B.水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5)实验过程中,检测两个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应是____ 。
为了证明细菌对动物遗体有分解作用,某科技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鱼的内脏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向鱼的内脏上滴加一些蒸馏水,使鱼的内脏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要选用相同的实验材料的意义是 。
(2)要让实验材料保持潮湿的理由是 。
(3)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 。另外两个不太理想的方案各自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 。
实验探究(共14分)
洗衣粉中含有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等,助剂作用是提高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按助剂是否含磷洗衣粉可分为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两种。因为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因此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某同学欲探究“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获得藻类:从富营养化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
②分组编号:将藻类先加水800毫升搅匀,平均倒入2只500毫升烧杯中,标号为A,B。
③分别处理:A烧杯中加入0 1克含磷洗衣粉,B烧杯中加入0.1克同品牌不含磷洗衣粉。
④培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5天,观察藻类的数量。
(1)①中重复3次的目的是 。
(2)③中B烧杯加入不含磷洗衣粉而不是加入清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适宜条件”具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适宜。
(4)实验前,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对该实验做一个假设,你的假设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预测藻类数量较少的烧杯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有一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