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细胞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1)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G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把细胞核内的_______染成深色,便于观察;(3)若此序列图标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则图D所滴液体应为______________;(4)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_________(高、低)倍镜下观察。现有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移动。
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 ⑴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 。 ⑵ 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①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③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 的可能。④准备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______,对照组叶是_ __ 。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 是 __________ 瓶。(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__________ 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 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 __________ 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毛细血管壁和 __________ 壁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1号试管和3号试管,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___________ 作用。(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_________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_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_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下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2)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清水的量应该是_______,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3)图C是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水浴保温,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的话应该让水温保持在37℃,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______________,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清理纸盒。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 ,乙组蚕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