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字母)。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少可增重kg。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后,小蓝作出了“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的假设,并设计了甲图
所示A、B两个装置进行探究。请分析回答:(9分)

(1)探究活动前,小蓝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探究活动中,小蓝设计A、B两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进行________,其变量是________
(3)A、B两个装置中,小白鼠存活时间较长的是[  ],因为该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为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___ (气体)。
(4)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从A、B两装置中各摘取一个叶片,经乙装置脱色处理后,小烧杯中的酒精将变成________色;将叶片取出漂洗并滴加碘液,[    ]装置的叶片不变蓝色,说明该装置的植物没有产生________。
(5)上述两个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小蓝的假设? 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蓝蓝进行了如下实验: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把A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个小时,然后将暗处理的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后如图:  (8分)

(1)实验前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_运走耗尽。
(2)图乙中,叶片进行脱色时应选用装置[   ],加热后,叶片的绿色部分变成__________。
(3)图甲中,加碘液处理后发现银边处__________,A处__________,其它处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晚上,他将金鱼藻放人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气泡是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C.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

(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叶。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星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答出一条即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
C.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⑴ 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气体)是          
⑵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上述⑴、⑵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⑶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中的          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⑷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
(5)菜农不宜在蔬菜大棚内过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             的效率。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  ]         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是                  ,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x表示家庭酿造葡萄酒时的温度变化,则曲线表示产酒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B. 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血液中部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C. 在草→兔→狼的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狼群,曲线表示一定时间内兔的数量变化
D. 曲线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营市十大名优农产品"临合蜜瓜",香甜清脆,瓜肉肥厚,深受消费者喜爱。临合蜜瓜多采用温室大棚栽培,春末上市(下图)。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蜜瓜播种后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目的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2)果实慢慢成熟的过程的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通过植株根尖的吸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3)下图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

(4)学习了物理光学的有关知识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产生了疑问,既然日光由红、蓝、黄等七色光构成,那么不同的单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同吗?带着这个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广泛查阅资料,得知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吸收的量最大。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来探究不同的单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植株,
②将红色、蓝紫色、黄色半透明玻璃纸和不透光的黑纸剪成相同形状的小纸片。(注:某种颜色半透明玻璃纸只允许该种颜色单色光透过)
③将这四种不同颜色的小纸片
④日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将实验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⑤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实验部位颜色变化。
请预测实验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I、II、III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II为肺部毛细血管
B. 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III为肾静脉
C. 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II表示青春期
D. 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氧气浓度,则II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1)将此装置暗处理后,移到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溶去叶绿素
(2)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子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子是否变蓝 分析回答
①将此装置暗处理的目的是
②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③通过本实验可得出一些有关光合作用的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温室的农作物采取                                 (请答出两条)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晚上,他将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的数目越多
B.气泡是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C.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步骤①中,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_;
(2)在步骤②中,从叶片上下两面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______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在步骤④中,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变绿,说明_____________会溶解于酒精。
(4)在步骤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另一种产物是          
(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是把        物转化为        物。
(6)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分析回答:

(1)在图Ⅰ中,甲表示的结构是           ,①表示的物质是        ;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          
(2)在图Ⅱ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______段(填图中代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______段(填图中代码);在BF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图Ⅱ曲线,可以推测,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        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