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又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生物
A.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 B.能够影响环境 |
C.不能适应环境 | D.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 |
在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__________;同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_________。生物与环境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____________。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写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阳光 | B.江水 | C.温度 | D.空气 |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地点 |
鼠妇只数 |
水泥路上 |
0 |
水槽边的石头下 |
24 |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
18 |
干草地中 |
2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利用带有软木塞的锥形瓶、清水、河泥、金鱼藻、小鱼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四个相同的锥形瓶编号A、B、C、D,并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金鱼藻;
③向A、B、C、D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一条,用软木塞塞住锥形瓶的瓶口;
④将A、B、C置于阳光下,D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右图,连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表:
锥形瓶编号 |
A |
B |
C |
D |
瓶中金鱼生存时间(天) |
3 |
11 |
25 |
2 |
请你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模拟的生态系统中,清水、阳光、温度、空气等属于 因素。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清水和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 __________ 。
3.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藻可以进行 作用,释放氧气供金鱼呼吸。
4.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与 和河泥有关。
5. A中的小鱼在没有金鱼藻和河泥的情况下,还比D中的小鱼存活时间长,其原因主要是: D中的金鱼藻 。
酸雨是指雨水具有较强酸性,pH小于5.6的雨水.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B. | 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
C. |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
D. |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
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叶特化为剌,茎膨大有储存功能,茎表面绿色,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请问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什么生存条件的( )
A.缺乏空气 | B.缺乏阳光 | C.缺乏水分 | D.缺乏营养 |
下列影响水稻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 | B.稻飞虱 |
C.水分 | D.泥土 |
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组别 |
营养液种类 |
营养液数量 |
营养液温度 |
草履虫数量 |
甲组 |
稻草浸出液 |
500毫升 |
25℃ |
2只 |
乙组 |
牛奶营养液 |
500毫升 |
10℃ |
2只 |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想同 |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
C.所有变量都不同 |
D.所有变量都相同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阳光 | B.温度 | C.水分 | D.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