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小明、小华和小林三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2)小华同学用浓HCl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纯净的气体,他制取的气体可能是     
试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他所制取的气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   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
第三种:草酸分解产物是 CO2和H2O ; 第四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 。
以上猜想,第     种一定不可能,原因是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图中铁架台略去)甲同学设计了甲装置,乙同学设计了乙装置。

【实验过程】甲同学按甲装置实验,在给草酸晶体加热时,先     ,然后固定在     底部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同学按乙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火能燃烧,乙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气体为CO,他的操作是                          
                                ,现象是                                 
【实验结论】第  种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请你谈谈乙装置优于甲装置之处                                                    。(答出一点即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新买的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新买的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新配制的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新买的饮料中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在做探究二时,下列情况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A.量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不同 
B.新鲜黄瓜汁是其他班级用剩下的,而放置一周的黄瓜汁是当时榨的
C.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              。
[提出猜想] 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1)按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氮气(关闭a、b、c,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a、b,使用打气筒进行充气至A中的水进入B时,打开c,继续充气。)

(2)实验验证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 猜想是正确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 (1)氮气选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2)本探究活动对物质燃烧新的认识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加入水的体积
加入水的温度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
200 mL
15℃
a(待记录)
2
           
50℃
b(待记录)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自主学习酸的知识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试管、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石蕊和酚酞试液等
【实验内容】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溶液变为     
稀酸中的铁片表面都有    产生;
铜片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分析

结论
 
结论:
稀酸能与指示剂作用
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稀酸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
 
结论:
酸能              

【实验思考】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稀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种铸造钢轨的金属粉末原料中可能含有铁、锰、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由铜、锰组成;             猜想二:该粉末由铁、锰组成;
猜想三:该粉末由铁、锰、铜组成;         猜想四:该粉末由       组成。
(2)查阅资料:金属锰不能被磁铁所吸引,锰和FeSO4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Mn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生成物的溶液为浅粉色。
(3)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铜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有少量红色粉末不能溶解。
②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     
取5.5克粉末放入烧杯,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干燥,称量固体为5.52克。
               
③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铁
另取5.5克粉末,         (用物理方法),
称量剩余金属粉末为1.12克。
              

(4)初步结论:猜想___________成立;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数据处理:试计算粉末原料中任意一种金属所占的质量分数(用金属名称和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
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是二氧化碳。
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表格。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1)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填“能’”或“不能”)。(2)有些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他把铝屑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2) 待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气球膨胀(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气球膨胀的原因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化学学习中有所体现。请分析题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实验一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          
(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同学们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填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有CaCl2,小花认为废液中的溶质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 小红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2)小花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她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实验,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自己的猜想成立。
(3)小强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      __(填化学式)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小花同样的结论。
[拓展与应用] 若想要处理废液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你选择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完成后过滤。

A.碳酸钙粉末 B.氢氧化钠固体
C.熟石灰 D.生石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查阅材料】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制定计划】阳阳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烧杯中慢慢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刚好变色;
娇娇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最后向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酚酞溶液。
【收集证据】阳阳同学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指示剂不考虑)                            
娇娇同学实验中观察到溶液一直呈现无色。
【交流评价】实验结束后,阳阳同学认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且所得溶液为中性;娇娇同学认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为中性。
请评价阳阳同学和娇娇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谈谈你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阳阳同学利用改进的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装置来完成一个趣味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镁带放入装置中,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的名称是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他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用理化知识解释他在“U”型管中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践与研究。
(1)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毒液体,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贮运过氧化氢的试剂箱上最适合粘贴的一张标识是____________(从上图中选填字母序号)。

(2)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由气体发生装置开始)_________(选填字母A~E);
②加入药品通常采用“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MnO2的反应容器中,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MnO2可以连续反应使用,理由是____________;
④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对物质的认识越深入,就越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物
质为人类服务,请从物质两面性的角度,说说你对氧气的认识(各举两例)。(本小题答对
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应用氧气
隔绝氧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