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N a 2 C O 3 N a H C O 3 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研究者离子物质的性质(已知: N a 2 C O 3 N a H C O 3 的水溶液呈碱性; N a H C O 3 受热易分解生成 N a 2 C O 3 H 2 O C O 2 ).
(1)称取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
①发现 N a 2 C O 3 完全溶解,而 N a H C O 3 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②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均呈 色。
(2)①取少量 N a H C O 3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带的现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②用的方法除去混在 N a 2 C O 3 粉末中少量的 N a H C O 3

(3)测定 N a 2 C O 3 样品(含 N a C l 杂质)中 N a 2 C O 3 的质量分数:
①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 C a C l 2 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反应后 C a C l 2 有剩余的方法是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测定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 N a 2 C O 3 的质量分数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课外小实验中,小强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答出三点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知识的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H 2 C O 3 = H 2 O + C O 2
C a C O 3 = 高温 C a O + C O 2
C u 2 ( O H ) 2 C O 3 = 2 C u O + H 2 O + C O 2
通过比较发现:
(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2)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答一条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活动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搞腐蚀性能
(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一定量的 M g ( N O 3 ) 2 C u ( N O 3 ) 2 A g N O 3 。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①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金属为  。
②猜想:滤液中溶质为 M g ( N O 3 ) 2 C u ( N O 3 ) 2 A g N O 3 ,请分析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1:

判别依据:

方案2:

判别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贝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图示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前后天平仍然平衡,小贝认为实验成功。你认为小贝的实验设计合理吗?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黄金首饰     B.铝蒸锅     C.铜导线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Fe2O3)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铜,将废水处理可得到铜(产品F)和铁红(氧化铁,产品G)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

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有                  (填字母代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性质④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填用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2)如果用 M n O 2 与浓 H 2 S O 4 加热制备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实验室用 K M n O 4 制备 O 2 的化学方程式是。若需制备3.2g O 2 ,至少需要消耗g K M n O 4 (已知 K M n O 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进(填" a "或" b ")。

(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

A .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 .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 H C l 气体。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 A ,你认为排除猜想 A 的理由是
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中有 H C l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N a 2 C O 3 + C O 2 + H 2 O = 2 N a H C O 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检验同学们学习化学的效果,王老师将硫酸铜,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暗中编号给大家,让同学们设计方案,将它们鉴别出来。怎么样?你行吗?就请你也接受一下检测吧。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1、
 
2、
 
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①木炭燃烧、②饭菜变馊、③面粉车间遇火星爆炸这几个反应中的一个相同之处和各自的不同之处。
(2)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爬坡时,排出的尾气中常常带着黑烟,请从燃烧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可燃物是否充分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填写一个即可)并举一例加以证明。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产生沉淀,对其加热,产生黑色固体,请推断黑固体是什么物质?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黑色物质消失,溶液变为蓝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