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硫酸氢钠(NaHSO4)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小明预测其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预测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

B.向NaH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             

C.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验证NaHSO4与碱反应的预测是否正确             

D.向NaHSO4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证明NaHSO4溶液呈酸性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浓硫酸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固体混合物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识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B.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

C.向一定质量的Cu(NO32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稀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来源: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pH<7

B.bc段(不含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C.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来源: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O(Cu)

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

B

C(MnO2

加入H2O2溶液,待无气泡产生后,过滤、洗涤、干燥

C

KCl(AlCl3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蒸发

D

BaCl2溶液(NaCl)

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B.BC.CD.D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B.BC.CD.D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盐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0.5

0.3

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

B.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

C.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D.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

来源: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值为12.6

B.铁的氧化物中x:y=3:4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D.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质量为14g

来源: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

t 1~t 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

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 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

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 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来源: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定质量的Na 2CO 3和NaOH混合物与60g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混合,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4.4g气体,则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  )

A.

2g

B.

3g

C.

4g

D.

5g

来源: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之比。现有20mL O2、CO、CO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积减少了2mL,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又减少10mL,最后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混合气体中O2、CO、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

A.1:6:3B.3:5:2C.3:1:6D.5:2:3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燃烧法区分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垃圾通过集中无害化发电处理,可减少环境污染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Ba(OH)2+H2SO4═BaSO4↓+2H2O

C.4Fe(OH)2+O2+2H2O═4Fe(OH)3

D.2HgO ¯ 2Hg+O2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Fe3+②3C60③Na N + 3 O2

A.表示核外电子数的是④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①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