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氮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下列有关铬(Cr)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Cr(OH)3中铬、氧、氢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3︰3
B.K2Cr2O7由三种元素组成
C.在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在K2Cr2O7中铬元素的含量最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它们在化合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时间为t1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Y
B.金属活动性:X>Z>Y
C.相对原子质量:X>Y>Z
D.X、Y和Z可能分别是常见金属中的Mg、Fe、Zn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燃烧没有消耗完瓶内的氧气
②甲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③乙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右图实验的分析说明不正确是

A.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该实验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该实验可以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同时充分利用能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闻气体的 B.观察气体的颜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x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8.8
5.4

A.X等于9.6
B.R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
C.R中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 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     实
解    释
A、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B、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气体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D、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51
96
0
0
反应后质量/g
a
0
88
5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值为5
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18.6g NaOH与Na2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14.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2.3g B.9.2g C.4.6g D.6.9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