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冰浮在水面,是因为水的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低。但并非所有的冰在形成时全都相同。科研人员近日揭示了一种冰的新固态阶段,这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这种新形态被称为“冰XVI”,是目前发现的冰的第16个固态阶段,它有着像笼子一样的可以困住其他分子的结构。下列关于“冰XVI”说法错误的是

A.“冰XVI”是氧化物
B.“冰XVI”密度小,是因为其笼形结构内部是空的
C.可以用“冰XVI”在深海海底存储大量的甲烷
D.“冰XVI”和水不是同一种物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中伴随有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

A.图①: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B.图②: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图④: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列出了20℃时KNO3溶解实验一组数据: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③中m=13.2
C.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2%
D.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2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一定量的Ca(HC0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像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51
96
0
0
反应后质量(/g)
x
0
88
5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B.x值为5
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1:3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D.产生H2的反应速率是N>M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
Cu
在空气中灼烧
B
CaCl2
CaCO3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C
N2
O2
通过灼热的炭
D
H2O
Ca(OH)2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再过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钛(Ti)的过程是:
①2FeTiO3 + 6C + 7Cl22TiCl4 + 2FeCl3+ 6CO
②在氩气环境中,2Mg+TiCl4Ti+2MgCl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反应②中氩气只作为保护气并不参加反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U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加入试管中的试剂X所占体积忽略不计)(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 、CuO 5% ,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 + H2SO4 = ZnSO4 + H2O;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II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I、II中的现象均包含有无色气泡生成
C.I中发生2个化学反应
D.溶液B中只含硫酸锌和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质量(g)
1.2
x
2.4
5.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氧气和氮气混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变
B、反应后气体混合物的组成有3种情况
C、若反应后气体是3种气体的混合物,则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一定小于12:16
D、若反应后气体中有氧气,则容器中C、O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2:3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0: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2g,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

A.10.2g B.2.75g C.4.8g D.12.25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