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
B.KNO3(NaCl)溶解、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 |
C.CaO(CaCO3)加水后过滤 |
D.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H2O22H2O+O2↑分解反应 |
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
C.用澄清石灰水鉴定CO2气体 CO2+ Ca(OH)2CaCO3 ↓+H2O复分解反应 |
D.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 3CO+Fe2O3 2Fe +3CO2置换反应 |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取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再微微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蓝再变紫 | B.先变红再变紫 |
C.先变红再变蓝 | D.先变红再变为无色 |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O2、H2O和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
B.H2O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 |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酚酞试液变红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C.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试液变红 |
D.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①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④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 | 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 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颜色将变成
A.红色 | B.紫色 | C.无色 | D.蓝色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 质 |
杂 质 |
试 剂 |
主要操作 |
A |
CO2 |
CO |
氧气 |
点燃 |
B |
O2 |
H2O |
生石灰 |
干燥 |
C |
NaCl |
泥沙 |
水 |
过滤 |
D |
镁粉 |
铁粉 |
盐酸 |
过滤 |
二氧化硫在常温下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会与空气反应。现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 B.排水法 |
C.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 D.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
【改编】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B.沼气用作燃料 |
C.稀有气体用于充霓虹灯 | D.活性炭吸附色素 |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C.实验三通过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D.实验四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