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甲~己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己是无色溶液,能在某种黑色固体物质催化下,生成可供给呼吸的气体。(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1)物质丙是 。
(2)己→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丁和己中含有相同元素 |
B.乙生成甲和丁一定需要点燃 |
C.戊转化成甲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
D.图中的反应一定都有气体生成 |
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_ ___(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装置B中浓硫酸可以用作干燥剂,用于吸水。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 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 _ 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 _____.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_______,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 .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桌上放置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如图所示),
请你猜想一下是什么气体?
(1)写出两种可能性。
(2)并对其中一种猜想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
正确地认识物质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小朋同学归纳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
(1)“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上图中能证明这一观点正确性的是: 反应(填序号)。
(2)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 反应,请写出碳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
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 |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 |
C.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 |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 |
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 B.软水和硬水──活性炭 |
C.N2和CO2 ──燃着的木条 |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2瓶纯净的氢气时,要求能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速率并节约药品,应选用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进行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5)某同学设计的除去C0中的少量的C02并收集一瓶C0的装置如下图(瓶内为澄清石灰水), 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 。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甲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甲的化学式为_ ____,乙的化学式为____ ___。
(2)写出由丙→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
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
(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
(3)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②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甲是单质;乙、丙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丙的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分别写出甲转化为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有一种无色气体,它可能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的,用此混合气体做了如下实验:
(1)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2)将此气体经尖嘴导管导出点火,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
此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不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矿泉水 |
B.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C.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
D.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CO2灭火器灭火 |
铁质水龙头长期使用容易生锈,小明从自家水龙头上取下一些铁锈样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2)实验结束,小明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发现没有气泡,这说明生成物中 (有或没有)铁。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明查阅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某炼铁厂对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获得相关数据并绘制成下图。
通过分析资料确定:
①700℃时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的产物是 (填FeO或Fe3O4或Fe).
②小明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