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都要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B可用同一种收集方法收集两种气体
C检验两种气体的方法相同
D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放置方法相同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③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都可用澄清石灰石检验该气体 | B.①和③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C.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 | D.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
下列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正确认识
A.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
C.用KClO3和MnO2共热制取O2 |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为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将干燥二氧化碳缓慢地通过下图所示装置(玻璃管为高低两根),一段时间后蓝色石蕊试纸能明显变红的是
A.Ⅱ | B.Ⅱ和Ⅳ | C.Ⅳ | D.Ⅲ和Ⅳ |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处放碳酸钠固体,B处放适量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打开K。一段时间
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为验
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打开K,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氮气, (填操作方法),
木炭不燃烧,此操作目的是 。
②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体,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木炭燃烧,发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下图表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O2 |
B.C6H12O6是有机物 |
C.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
6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CO2的性质。
提示:①忽略块状大理石中杂质对本实验的影响
②碱性碳酸钠溶液与中性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如下图所示,装入药品,打开K,玻璃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导管口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关闭K,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反应能够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停止后,向a中滴入酚酞溶液,并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固体,充分反应后 a中溶液呈红色。打开K,待a、b中液面相平后立即关闭K,轻轻振荡b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最终b中红色褪去,此时b中溶液的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
用 途 |
性 质 |
A |
不锈钢 |
炊具 |
抗腐蚀性 |
B |
洗涤剂 |
除油污 |
乳化作用 |
C |
一氧化碳 |
气体燃料 |
可燃性 |
D |
二氧化碳 |
气体肥料 |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
反应3H2+WO3W+3H2O中的还原剂是
A.H2 | B.WO3 | C.W | D.H2O |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CO2用作光合作用的原料 | B.CO2用于灭火 |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D.CO2用来制取Na2CO3 |
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
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
有关CO、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C、O两种元素组成 B.CO有毒,CO2也有毒
C.CO可做气体燃料 D.CO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