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与CO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
B.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CO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
C.碱溶液的pH大于7,Ba(OH)2是碱,所以氢氧化钡溶液的pH大于7 |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C.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
D.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铁丝均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则氧气具有可燃性 |
B.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也一定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
C.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也具有助燃性 |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密度也比空气大 |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2 | B.N2 | C.CO | D.CO2 |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 B.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
C.用钢丝球经常擦洗铝锅 | D.用聚氯乙烯制食品保鲜膜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七种物质中:
A.一氧化碳 | B.硝酸钾 | C.聚乙烯 | D.聚氯乙烯E.酒精F.生石灰 |
G.熟石灰 H.小苏打
选择适当的字母填空。
(1)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2)可作为发酵粉的是 ;
(3)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4)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 ;
(5)一些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6)农业上一种复合肥是 。
(4 分)按要求从氢氧化钙、二氧化碳、氯化钾、氧气、硫酸钡、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 (2)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可用于含酸量超标污水处理的是 (4)一种难溶性的盐是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Cl2 + NaHCO3 = 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 2NaHCO3 = CaCO3 ↓+ 2NaCl + CO2 ↑+ H2O
你认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不合理,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银不是银 | B.干冰不是冰 | C.食盐不是盐 | D.纯碱不是碱 |
每年进入冬季时,市政府有关部门都要提醒市民,冬季燃煤取暖要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事故发生.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指的是( )
A.NO2 | B.SO2 | C.CO | D.CO2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A.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 | B.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
请根据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填空。
(1)人们常说:“高原缺氧。”这里的氧是指 (填化学式);
(2)发酵粉中的小苏打是NaHCO3,它由 种元素组成,0.5mol NaHCO3中含有 g氧元素,该物质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 色;
(3)Fe2O3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医用0.9%的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5)常用于充填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填化学式);
(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 色,升高温度,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增大”或“减小”);
(7)水果飘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