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B.用肥皂水涂抹蚊子叮咬处,可以减轻痛痒 |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可以除去油污 |
D.油锅着火时,可以用水浇灭 |
用化学的观点解释下列成语或俗语,错误的是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
B.釜底抽薪:将可燃物撤出燃烧区 |
C.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熔点高 |
D.百炼成钢:逐渐降低生铁中碳、硅等含量 |
下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A.氧气 | B.可燃物 |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D.以上都是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
B.高层住宅低层发生火灾,下楼选择电梯逃生 |
C.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 |
D.被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身逃生 |
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涂料,在发生火灾时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可以燃烧 | B.隔绝了空气 |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 D.清除了可燃物 |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着火点低 |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
C.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 |
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
下列相关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暴晒后炸裂——分子间间隔变大 |
B.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 |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为使火焰更旺,可将灯芯拔得松一些。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
B.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