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氖气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

A.抗腐蚀性 B.较大密度 C.导热性 D.导电性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支持燃烧 B.无色气体 C.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蒸馏水 C.食盐水 D.大理石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 g紫菜含钠291 mg,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镁 B.铁 C.铜 D.钢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 B.氯化铁
C.氧化镁 D.氢氧化钙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回收易拉罐 B.寻找金属代用品
C.防止金属的腐蚀 D.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D.靠近瓶口扇闻气味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个数 D.原子质量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不能依据图示进行判断的是

A.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 B.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1 C.+3 D.+5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C.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
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b中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B.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
C.表示氧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D.表示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 B.通过灼热的
C.通过灼热的炭粉 D.通过足量的水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为,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俗称可燃冰。我国科技人员已勘探到海洋中储存有大量可燃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可燃冰的开采需要有计划的进行
C.可燃冰中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可燃冰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正确的是

A.炭粉和氧化铜:观察颜色
B.空气和氧气:分别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试剂瓶口
D.氢气和一氧化碳:分别点燃,将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U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加入试管中的试剂X所占体积忽略不计)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方案







铜片

 

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证明碳与氧化铜能发生反应
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证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工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指的是利用砂子(主要成分)制取高纯度的,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 2C + SiO2Si(不纯)+ 2CO↑
② 2Cl2 + Si(不纯)SiCl4
③ SiCl4 +2H24HCl + Si(高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硅转化成单质硅
B.②③的目的是除去单质硅中混有的杂质
C.上述反应中涉及到2个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含碳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的关注,活性炭纤维防护口罩走进人们的生活。由于活性炭具有    能力,因此有良好的防毒、除臭等功效。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 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
(1)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有铸铁材料、铜铝材料等多种。这主要利用了金属的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因此,铸铁暖气片通常在表面刷漆以防铁被腐蚀。
(3)生产、生活中对钢铁的需求量特别大,在炼铁炉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4)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纳米级铁粉遇氧气无需加热就能燃烧,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高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___。
(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的化学性质为_。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字母序号),其原因是。
(2)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①丁的化学式为。
②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填物质序号)。
③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x+y+z=169B.y+z=168
C.(100-x)∶z = 32∶64              D.(100-x)∶(y-1) = 8∶3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仪器a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同学为探究R、X、Y和Z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以下实验。

(1)将红色金属R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证明R是铜。
(2)如上图所示,将X、Y和Z分别加入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X、Y的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金属Z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金属X的试管中,最终还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证明X为。
②金属Y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Mg B.Ag C.Hg D.Zn

③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的是,为进一步确定位于氢后金属的活动性相对强弱,还应补充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试剂可自选)。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探究活动。将木炭、氧化铁及试管充分烘干,并将木炭和氧化铁混合均匀、研磨。取适量上述混合物于试管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可使加热时的热量尽少散失)。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X含有哪些成分,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阅资料】
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时,是从高价铁的氧化物逐级还原成低价铁的氧化物,最后还原成金属铁。铁的氧化物及其部分性质如下:
为红色固体; 均为黑色固体。其中,具有很好的磁性,能被磁铁吸引。三种氧化物均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Fe2O3+6HCl ══ 2FeCl3+3H₂O
Fe3O4+8HCl ══ 2FeCl3+FeCl2+4H2O
FeO+2HCl ══ FeCl2 + H2O
黄色的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实验常用于检验溶液遇单质铁发生反应:2FeCl3 + Fe = 3FeCl2,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固体X可能含有:①④⑤
【实施实验】
目的:确定固体X的组成。

步骤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
I
取部分冷却后的固体X倒在滤纸上,用磁铁充分吸引。
部分固体被吸引到磁铁上
可能有
II
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图2所示的试管a中,通入氧气,用酒精灯加热。
固体剧烈燃烧, b中溶液变浑浊
一定有
III
另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一定没有
IV
取步骤I磁铁上的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产生。
一定有
V
在步骤IV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不变红色
一定没有

【反思改进】
同学们讨论发现,用上述实验方法不能确定固体X中一定没有,理由是。

为确定固体X中是否含Fe3O4并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数据
I
重新取部分冷却至室温的固体X,称量其质量为m1
m1 =" 17.9" g
II
将称量好的固体X全部放入图3所示的锥形瓶中,称量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m2;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放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旋塞,待没有气泡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再次称量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m3
m2 =" 317.9" g
m3 = 317.3.g
III
将锥形瓶中剩余的固体过滤、洗涤并干燥,称量其质量为m4
m4 =" 1.1" g

【获得结论】
(1)为确定固体X中是否含,m1~m4中应该用到的数据有。
(2)固体X的成分及质量分别是。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 ═NaCl+NaClO+H2O。若要制备149kg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贝壳中含有大量碳酸钙,对废弃贝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高温煅烧贝壳,生产主要成分为
氧化钙的建筑材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 CO2↑。
某工厂回收了200 t废弃贝壳,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1 %,则理论上可生产含氧化钙质量分数为98 %的建筑材料多少吨?

来源: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