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 |
测量溶液的pH |
B |
鉴别稀H2SO4和稀HCl溶液 |
取样,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
C |
除去CuSO4溶液中过量的H2SO4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
D |
除去HCl中的水蒸气 |
通过盛装NaOH固体的U形管 |
A.A B.B C.C D.D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2)实验室可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 H2O+CO2↑+CO↑
①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 、 接 、 接 、 接 。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3)将30.9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 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鸡蛋腐败会发出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点燃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把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SO2+S↓+2H2O
(1)从上述叙述中,归纳出硫化氢的物理性质:① 、②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是:① 、② .
(2)若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硫化氢,用浓硫酸来吸收是否可以? ,原因是 .
我国塑料购物袋的年消耗量很大,废弃塑料的处理亟待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购物袋等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的一种环境污染是 。
(2)小林尝试用焚烧法对某类塑料购物袋(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进行处理,并将燃烧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
【查阅资料】Ⅰ.聚氯乙烯的化学式为(C2H3Cl)n。
Ⅱ.氯化氢气体会污染环境
Ⅲ.Na2CO3+CaCl2═CaCO3↓+2NaCl
①聚氯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2H3Cl)n+5nO2 4nCO2+2nHCl+2nX,则X的化学式为 。
②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得到吸收液,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
③小林对吸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吸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1]取吸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 性。
[猜想]猜想1:NaCl、NaOH、Na2CO3
猜想2:
猜想3:NaCl、Na2CO3、NaHCO3
猜想4:NaCl、NaHCO3
[进行实验2]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小林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
[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小林对吸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方案是 ,然后倒入废液缸。
咨询老师后,小林获悉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回收是减少环境危害的最好方法。
(3)聚氯乙烯的生产需要用到氯气。工业上获取氯气的方法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某工厂需生产14.2t氯气(Cl2),至少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轻质碳酸钙的成分是CaCO3,是无味的白色粉末。它应用于铜版纸、邮票纸等纸制品中,可以提高纸制品的稳定性、硬度和耐热性。它在国内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碳化法,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
(2)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石灰石与轻质碳酸钙的差别是 (写出一条)。
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 4•8H 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 4•8H 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 ,甲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 .(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8H 2O+2O 2 CO 2+10H 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 3千克/米 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 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 米 3,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
同学们对实验“煅烧石灰石”展开了探究。资料:石灰石中的杂质高温不分解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①为证明石灰石已分解,三位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I.甲同学按图一所示进行实验(煤气灯能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观察到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II.乙同学按图二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B中液体变 (2) 色,A实验的作用 (3) 。
III.丙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煅烧,一段时间后发现固体质量减轻,证明石灰石已分解。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案不合理?并写出理由 (4) 。
②为证明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丁同学对丙同学煅烧后的固体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5) |
有气泡产生 |
石灰石未完全分解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燃烧法区分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垃圾通过集中无害化发电处理,可减少环境污染
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1)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写化学式)
A ,B ,
C ,D 。
(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 。
B→E 。
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 并不断振荡. |
有 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 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
(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 。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
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
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
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
(2)佩戴口罩出行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 垃圾桶最合适。
(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 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①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
酸奶作为世界公认的长寿食品之一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酸奶中的酸味来自乳酸(化学式为C3H6O3)。
(1)酸奶主要提供人类营养物质中的哪一类? 。乳酸在人体内可被完全氧化为CO2和H2O,1.8 g乳酸完全氧化消耗O2的质量为 g。
(2)为了测定某品牌酸奶中乳酸的含量,振华同学取100 mL酸奶和100 mL蒸馏水于烧杯中,慢慢滴入0.4%的 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用传感器测得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该酸奶中乳酸的含量为多少克每升。
(已知:乳酸的钠盐可表示为CH3CH(OH)COONa,测定所用NaOH溶液的密度为1.0 g/mL,计算结果精确到0.01,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旧报纸应投放到贴有如图 (填字母)标签的垃圾筒内。
(2)为增强纸张的耐磨性,可用玉米淀粉对纸张进行施胶处理。玉米淀粉[(C6H10O5)n,n为正整数]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需处理至中性后排放。环保监测小组取某造纸厂废水样品过滤,为测定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20.0g滤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步骤2: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呈 色。消耗硫酸溶液3.92g。
计算废水滤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2﹣4、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
某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利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量。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一 实验二
【分析处理】
实验一:
① 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反应后盐酸过量的依据是 。
② 若稀盐酸足量,计算理论上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实验二:
③ 先连接好装置,再 (填操作),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20mL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缓慢推入,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④ 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读数/mL |
60.0 |
85.0 |
88.0 |
89.0 |
89.5 |
89.8 |
89.9 |
90.0 |
90.0 |
90.0 |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mL。
【反思与评价】
⑤ 经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的操作简单,便于读数
B.实验一最终得到的数据和通过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完全相等
C.实验二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环保
D.实验二中若将碳酸钙粉末改成块状的大理石,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