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一段时间,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整个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
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10 g。有关实验数据见右表,x∶y的值可能为
序号 |
反应前 A的质量 |
反应前 B的质量 |
反应后A3B2 的质量 |
① |
8g |
2g |
6g |
② |
4g |
6g |
6g |
③ |
xg |
yg |
9g |
A.1︰1 B.2︰1 C.1︰4 D.3︰2
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
B.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w)克 |
C.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
D.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 |
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盛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若将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左右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天平仍平衡的是
A.铜8克,氧化铜8克 |
B.氯化钡溶液10克,氢氧化镁5克 |
C.氧化铜4克,碳酸镁8.4克 |
D.铁5克,铝5克 |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
B.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 |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
a、b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小辰做了两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总质量都是9g,实验数据如下表。则m : n的值为
序号 |
反应前a的质量/g |
反应前b的质量/g |
反应后c的质量/g |
实验① |
7 |
2 |
6 |
实验② |
m |
n |
9 |
A.5:4 B.2:7 C.1:2 D.2:1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19 | B.3:5 | C.1:3 | D.2:17 |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生CO和CO2,且反应后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A.10% | B.20% | C.30% | D.40% |
向133.4克稀盐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 ;
(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 2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 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
B. |
b→c段有水生成 |
C. |
b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
D. |
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g | B.50g | C.100g | D.150g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 |
5 |
20 |
7 |
反应后质量/g |
10 |
5 |
8 |
待测 |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5:4
已知将氯酸钾加热到较高温度时,氯酸钾可以发生分解放出氧气.现有氯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共319.5克,在较高温度下将其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而后将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的质量为430.5克.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A.35% | B.50% | C.76.7% | D.82.14%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 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B.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