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
B.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D.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石灰石与盐酸 |
B.Fe2O3与盐酸 |
C.Ba(OH)2与硫酸 |
D.NaOH溶液与盐酸 |
现有铁、盐酸、氧化铁、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反应的组数有 组,其中是复分解反应的有 组,写出有固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
B.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存在SO42- |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相同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
C.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
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 |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 | B. |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
C. |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 D. |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⑤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 |
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名称 |
新鲜肉 |
次鲜肉 |
变质肉 |
pH |
5.8~6.2 |
6.3~6.6 |
>6.7 |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用加入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B. | 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少量的可溶性钙、铁化合物 |
C.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D. |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PH为3和PH为12的两瓶无标签溶液 |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 | 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 |
B. | 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 |
C. | 用稀盐酸除铁锈: |
D.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 B. |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
C. | 向一定量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盐酸 | D. | 向饱和 溶液中加入 固体 |
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说明该反应过程中放热 |
B.图中B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C.图中C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
D.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变大 |
已知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难溶于水,稀硫酸能与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 B.反应后溶液为蓝色 |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 | D.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