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Cl、稀HCl、NaOH、石蕊 | B.NaOH、NaCl、稀HCl、FeCl3 |
C.Na2SO4、K2CO3、BaCl2、稀HCl | D.Na2CO3、稀HNO3、稀HCl、CaCl2 |
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
加盐酸,观察现象 |
B |
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
C |
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
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D |
羊毛线和涤纶线 |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小林的猜想正确。 |
② 。 |
小云的猜想正确。 |
|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小红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4分) 现有一包粉末,已知它们可能由Na2SO4、FeCl3、BaCl2、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学生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向所得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没有溶解。试回答:
(1)由上述实验记录推断:原粉末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氢化镁(MgH2)常被作为储氢介质,它与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B、E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且F是一种盐酸盐。(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标出)
⑴ 写出E的化学式: ;
⑵ 在实验室发生A→C+D的反应条件是:
;
⑶ C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很多优点,试写出其中的一个优点: ;
⑷ 写出MgH2 + A→B+C的化学方程式:
。
选择恰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⑴ CuCl2(HCl) ;⑵ N2(CO2) ;⑶ KOH(K2CO3) 。
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A.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C.将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
D.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等质量金属镁片和锌片混合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请设计三种实验方案,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氢,并根据实验过程完成下表需填写的内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 |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方案二 |
|
有气泡产生 |
|
方案三 |
|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_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下列实验内容中,量的关系(“—”前的量为横坐标,“—”后的量为纵坐标)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水 |
B.加热高锰酸钾时,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 |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 |
已知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难溶于水,稀硫酸能与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 B.反应后溶液为蓝色 |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 | D.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504双吸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实验小组同学对一包使用过的“504双吸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Fe + 2FeCl3 === 3FeCl2
【进行猜想】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不含Fe2O3。 |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 |
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
实验质疑:你认为甲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
乙同学的实验:
综合上述实验过程和数据回答问题:
① 加足量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504双吸剂”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 。
【反思与评价】
依据甲、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同学实验中得到的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一定有FeCl2、CaCl2
B.乙同学实验过程中共有3个反应发生
C.乙同学实验中得到的黄色溶液中溶质为FeCl3、CaCl2
D.甲、乙两位同学实验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1)若乙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可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2)若乙中盛有NaOH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再关闭止水夹,发现甲中液体流入乙中,乙中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溶液。
①写出乙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依据表中的元素所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钠 |
钙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Na |
Ca |
(1)A、B组成元素相同,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则C物质是______。
(2)D、E、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俗称小苏打,已知在溶液中D与F反应生成E和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某红色溶液中滴加D溶液,溶液颜色经历红色→紫色→蓝色的变化过程,且无气体、无沉淀产生。则原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D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向X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物质Y,溶液变浑浊,在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生。则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O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②X是Na2CO3、加入的物质Y是Ca(OH)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③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Ca(OH)2析出;
④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不能再溶解;
⑤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放热使Ca(OH)2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与食盐
B用AgNO3溶液验证H2中混入的少量的HCl杂质
C用适量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D用过量的铁粉除掉FeSO4溶液中的Cu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