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司马光砸缸 | B.刻舟求剑 | C.火烧赤壁 | D.铁杵磨成针 |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O2、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
A.+1 | B.+2 | C.+3 | D.+4 |
下列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理是: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
B.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油渍易溶于汽油 |
C.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胃酸会和Al(OH)3发生中和反应 |
D.食醋除水垢的原理: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
关于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二者所得溶液 |
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u(CuO) |
氧气 |
通入氧气并加热 |
B |
CO2(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C |
CaCl2溶液(盐酸) |
碳酸钙粉末 |
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KCl溶液(K2CO3) |
氯化钙溶液 |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金属钛(Ti)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
Ti |
Mg |
Cu |
金属表面现象 |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
放出气泡速度快 |
无变化 |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下列4个图象分别代表对应的4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
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 |
C.向盛有10g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水配成100g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
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氯化铁: ;②硝酸铝: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将铜放在硝酸银溶液中: 。
②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写编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厨房中柴着火时,常用水浇灭,这种灭火的原理是 。
(3)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小强家某天午饭的食谱如下表:
主食 |
馒头 |
副食 |
红烧排骨、花生米、清蒸鱼 |
饮料 |
牛奶 |
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你建议食谱中应增加 (填写编号)
A.油饼 B.烧豆腐 C.凉拌黄瓜 D.炒鸡蛋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东同学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装置A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离铜网改成装置B来制取氢气,则B与A相比优点是 。
(3)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隔离铜网改用铁丝做成,则产生的后果是 。
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
时间/min |
铁/g |
活性炭/g |
空气湿度/% |
水/mL |
上升温度/ |
1 |
30 |
1 |
0.6 |
70 |
0 |
10.7 |
2 |
30 |
1 |
0 |
70 |
0 |
0 |
3 |
30 |
0 |
0.6 |
70 |
0 |
0 |
4 |
30 |
1 |
0.6 |
40 |
0 |
4.2 |
5 |
30 |
1 |
0.6 |
40 |
2 |
11.5 |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有A、B、C、D四种物质,如下图所示,A、B、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D与A、B、C均能发生反应,D与A反应有CO2气体产生,D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1)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D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转化为C的反应 。
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小林的猜想正确。 |
② 。 |
小云的猜想正确。 |
|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小红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