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 B.甲=乙=丙 | C.甲=乙>丙 | D.丙>甲=乙 |
下列对2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无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1:5 | B.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20g |
C.该溶液100g水中溶有溶质20g | D.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5 |
某同学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7.0%的NaCl溶液,在称量NaCl的操作中,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使用游码)。该学生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际是
A.5.1% | B.5.4% | C.4.8% | D.5.0% |
某同学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7.0%的NaCl溶液,在称量NaCl的操作中,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使用游码)。该学生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际是
A.5.1% | B.5.4% | C.4.8% | D.5.0% |
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
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B.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 |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
白酒的 “度数”指的是白酒中酒精的含量。这里的含量不是指质量分数,而是体积分数。例如,52度(520)的白酒表示100ml白酒中含有52ml酒精(常温时)。蒸馏水密度为1g/cm3,酒精密度为0.8g/cm3,若为40度(400)的白酒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40% | B.60% | C.34.8% | D.无法判断 |
在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配制溶液是烧杯用少量水润湿③在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④⑤ |
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钙溶液,若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
B.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钙溶液 |
C.把溶剂蒸发掉20g |
D.加入3g氯化钙晶体 |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食盐并充分搅拌,用纵坐标表示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用横坐标表示实验进行的时间(t),其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