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实验室配置16%的食盐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①固体倒入烧杯后,称量纸上有残留
②量取水时,量筒内有水
③溶解用的烧杯内有水
④水倒入烧杯溶解时洒出少许
⑤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洒出少许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 B.溶剂质量减少 |
C.溶液质量不变 |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
下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
B. | 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
C. |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 |
D. | 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为130克 |
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 80g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0g水会析出12g甲 |
B.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
D.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
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
B.M、N都属于微溶物质 |
C.P点表示t℃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阴影部分属于两种物质的不饱和区域 |
把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加水稀释到1000g,其质量分数为
A.0.02% | B.0.2% | C.2% | D.20% |
下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
C.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70g溶液 |
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实验室需要100g质量分数3%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中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直接放于天平托盘上称取 |
B.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钠 |
C.用 3g 氯化钠与 100g 水配制得到 |
D.用50g 质量分数6%氯化钠溶液与50g 水配制得到 |
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⑤②④① |
C.①③⑤②④① | D.①③⑥⑤②④① |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 |
B.氯化钠晶体不纯 |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
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l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操作不可能配成所需溶液的是
A.一定量氯化钠固体溶于适量水中 |
B.一定量24%的氯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
C.15%的氯化钠溶液与l3%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
D.18%的氯化钠溶液与l0%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2℃,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B.t1℃等质量的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甲、乙析出的晶体一样多 |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甲 |
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