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事实 |
解释 |
A |
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空气容易压缩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B |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
C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D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
C.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 |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
含碳物质的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作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 B.木炭用作燃料 |
C.用炭笔写生 | D.石墨用作电极 |
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充填探空气球 | B.作氢能源 |
C.作火箭燃料 | D.冶炼金属 |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 B.制作石器 | C.造纸 | D.使用火药 |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 B.干冰易升华 |
C.氧气能支持燃烧 |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下列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B.活性炭用于净水 |
C.氧气用于食品保鲜 | D.氮气用于超导实验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 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1 |
16 |
16 |
反应后的质量(g) |
19 |
m |
2 |
13 |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若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7︰28,则反应中X与Z的计量数之比为1︰2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14︰3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红磷做烟幕弹 | B.用氮气填充灯泡 |
C.CO2用来灭火 |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加热一定质量 的高锰酸钾固体 |
铜丝在 空气中加热 |
木炭在盛有氧气 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
电解水生 成两种气体 |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③⑤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 B.用二氧化碳灭火 |
C.用铁水铸造铁锅 | D.铜用于制造导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