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这个实验如下图,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每空2分,共10分)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
能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 就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因为是用 的方法得出,所以它 (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测得四次的数据分别是16.75cm、16.73cm、16.76cm、16.74cm,那么本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很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 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 ______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 像;
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
(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__ ___.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答:____ ________.
(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答:__ __ , 这说明了: _____.
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某同学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选用了如图的实验器材,并完成了部分电路的连接。
(l)请完成电路连接。当闭合开关时,该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向“0”刻线左边偏转,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闭合开关时,该同学还发现电流表A的指针向右偏转,超过了右边最大刻度值,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排除一切故障后,该同学分别记下电流表A、、的示数,然后换上另外两个灯泡,再次记下三个电流表的示数,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___。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R。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
(1)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写序号).
(2)步骤A中电阻箱调节好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它的示数为_______ Ω.若已知R。的阻值为1O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3)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可称为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如图甲所示,工人正试图用扳手拧松工件上一个紧固的螺母,尽管他使出了浑身力气,却没能成功。小明和小刚同学看到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别给他设计了一个新点子:小明设计的是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取来一根绳子,将绳的一端系在扳手柄的上端,使劲拉绳的另一端,如图乙所示。小刚设计的是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取来一个较长的套筒,将套筒套在扳手柄上,用力扳套筒的上端,如图丙所示。则:
(1)哪个同学设计的点子容易拧松螺母?答:
(2)分析说明这个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容易拧松螺母?
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M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2)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3)若水平面为光滑的,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理由是: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
B.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利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木块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
(1)由第1和2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
(2)由第1和3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由第1和4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第2和5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外,还有实验也可验证猜想D,请你写出两组,两组实验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只填实验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