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三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斜面项端到底端的路程是90cm。如图9所示,(1)小车运动的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_cm/s,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___" _ ______cm/s,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   ___cm/s。
(2)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作____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滑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v偏__   ____(填“大”或“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图甲是某同学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甲                      乙                 丙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3)小叶同学通过移动滑片P,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图丙所示的U-I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4)在另一组同学连接的电路中,闭合
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
程中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
数反而减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
示数反而增大。经检查所用器材均
完好。你认为图丁中与上述实验现象相符的电路图是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请你联系实际,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与此知识有关的实例                
(2)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知:这种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液或气)态,该物质是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

时间/min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4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分别填写“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下图,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各点中__________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理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经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瓶内的空气全部抽走,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下列声学实验现象,回答: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实验三:在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音。
实验一说明:                                                              
实验二说明:                                                              
实验三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平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研究电磁铁磁场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是悬挂在弹簧下的铁块,B是电磁铁的铁芯,S是转换开关(S接1时连人电路的线圈匝数多,S接2时连入电路的线匿匝数少)。

(1)实验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越大,表示电磁铁的磁场越      ;
(2)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先后让开关S接l和2,可以研究电磁
铁磁场的强弱与线圈              的多少是否有关;
(3)请提出一个还可以用该装置验证的猜想并设计验证方案。
猜想:电磁铁磁场的强弱还与                          有关;
验证方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 (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走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 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后,可以在纸板呈现光路。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 ;其声音是通过 ▲ 传入人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A、B、C撞击,陷入沙坑中,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大小的。
(2)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      hB,(填“>”“<”或“=”)
(3)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的关系是mA        mC。(填“>”“<”或“=”)
(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         和物体的          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mA<m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_________相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                                      __。
(3)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_______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      。(填“大”或“小”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毛巾、木板、棉布的表面上运动时必须保持___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的原理,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以下实验数据,比较1、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比较2、3、4得出结论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
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1)(2)两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  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