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10分,每空2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右下图所示,
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
于”、“等于”或“低于”)l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
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
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4)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
e.取出温度计        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乙中A、B所示,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水的温度是____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2分)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2分)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2分)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
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___    
(4)(2分)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
   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____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上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                 _____ 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上文,请回答:
⑴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2)实验前,器材的安装应由        而         安装。(填上、下)
(3)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_____遇冷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5)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请写出两点1.                 
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___________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寻找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
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
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______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__________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
       ______ 钢丝。
(3)上述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根0.5~1m长的粗丝线或钓鱼线(最好不用尼龙的),在一个松香块上来回蹭,或用脚和手各控制住线的一端,把线绷直,并用另一只手拿松香块向线上擦,然后提起线的一头,用手向下捋这根线,注意听线发出的声音,现在将线的一端穿进一个空的马口铁罐头盒底部的细孔(孔不要比线大得太多),然后在穿出的线头上系住一个铅笔头,重新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盒口朝下自然下垂,再次用手向下捋这根松香线,注意听从盒里发出的声音,写出你的发现.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和同学在自主学习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枝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枝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填“A、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根据这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填“会、不会)出现蜡烛的像,所以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实、虚”)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作了如下的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300
25
55
12
2

150
25
55
6
3
煤油
300
25
55
6
4
煤油
300
25
40
3

根据小明的实验记录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时间的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比较1、2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比较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此时物距范围:                 ,在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中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若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将光屏向     (左/右)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2)根据此实验,说明近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