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小明的奶奶在家中用电水壶接水时,由于壶口较小,壶盖挡视线,很难观察到壶中水位的变化,结果水从壶中溢出洒到地上,小明一边帮奶奶擦地上的水,一边想:如果给水壶安装一个报警器,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报警器发出声音,提示水接好了,这样就方便多了。

(1)小明找来家中的电水壶,如图甲所示,观察电水壶的外观并研究它的使用过程,发现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向壶中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到人耳的

B.金属壶身“反光”是发生了漫反射

C.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D.注水后壶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2)当用力F打开壶盖时,壶盖相当于一个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壶盖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和重力的力臂I(O为支点,B为壶盖的重心,A为F的作用点)。

(3)小明认真思考后,结合学过的力学和电学知识,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报警电路,以下是小明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报警器的水中部分是一个玻璃管,它的一端被绝缘弹性薄膜封闭,报警电路的一部分在玻璃管内,其中弹性片A靠近薄膜,使用时,闭合报警电路开关S,向壶内注水,随着壶中水位的升高、水对薄膜的压力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弹性薄膜逐渐向右凹进,挤压弹簧片A,直至弹性片A与触点B接触,报警电路接通,电铃发出报警声,提示已达到设定注水高度,即可断开报警电路开关S,停止注水。

②为了满足不同的注水高度要求,该电水壶的报警水位高度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的一端固定在报警电路中长度可调的弹簧上,水位调节手柄可以移动,并能固定在不同挡位的卡槽中,当水位调节手柄移动时,触电B可以随着它左右移动,请分析该报警电路并说明,想要使报警器在更低的水位报警吗,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使触点B

      (填“左”或“右”)移动。

来源: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 220 V ,水箱装水最多 0 . 3 kg ,加热功率有大小两个挡位,设计师最初设计的内部电路有如图2甲、乙两种接法,其中电热丝 R 1 = 56 Ω R 2 = 44 Ω

(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迅速  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将衣服熨平(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果选择甲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   A ,如果选择乙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   A ,由于两个电路中所选熔断器里的熔丝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8 . 2 A ,故设计师最终选择了甲电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分别计算这款挂烫机两个挡位的额定功率;

(4)若将水箱中 0 . 22 kg 的水从 25 ° C 加热到 100 ° C ,挂烫机至少需要加热多长时间? [ 水的比热容 c = 4 . 2 × 10 3 J / ( kg ° C ) ]

来源:2016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 48 ° C 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 48 ° C ) 。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 100 ° C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 48 ° C 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 t 2 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 20 ° C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 48 ° C 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 ac 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 de 段不必作答)

来源: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干爽与潮湿

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

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此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水蒸气产生的压强不变,谁也就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间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停止。

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水的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水的饱和气压 P 0 P 0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能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到达新的平衡。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 P 1 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 P 0 的比值 ( P 1 P 0 ) 。因此,人们用 R k = P 1 P 0 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 R k 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 R k 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到潮湿。

(1)水蒸发时,  (有 / 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

(2)下列能表示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3)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分子不再从水面飞出

B .水蒸气的压强小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

C .温度升高时,水蒸气的压强增大

D .温度升高,水面上方再次形成饱和气压后,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大于回到水中的

(4)6月1日,我市早晨6时气温为 15 ° C R h = 0 . 96 ;下午14时气温为 25 ° C ,若当天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 P 1 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下午14时 R h 可能大于1

B .下午14时 R h 一定小于0.96

C P 1 大于 15 ° C 时水的饱和气压

D .人感觉下午14时比早晨6时潮湿

(5)用短文中知识,解释在潮湿天气里衣服不容易晾干的原因。答:  

来源: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钢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取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1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为   cm ,在图2中体温计示数是   ° C ,在图3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来源: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的水纯化技术,可以为世界解渴

全世界18亿人常年缺水,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是人类水资源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2019年,33岁的南京大学教授朱熹及其团队,模仿蘑菇的碳基吸收体,设计制作了集热蒸发一体化的人工蒸腾器件,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供水通道利用毛细效应,把水供应到碳基吸收体上,碳基吸收体具有吸光性强且内部热导很低的特性,使其只能给界面处的水加热,让水一层一层蒸发。顶端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这种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光蒸汽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在供水通道与海水接触处,团队受睡莲叶启发,设计了多级结构。成功实现水蒸发后,盐全部躺在容器底部,让水和盐溶质完全分离。保障器件不结垢,能长效利用。

这项变革性水纯化技术,便携、高效、低成本、无污染,让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成功产业化,为世界解渴,造福全人类。

(1)通过器件收集到大量的水蒸气,还要经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才能变成淡水,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2)人工蒸腾器件在提高光蒸汽转化效率方面的做法有  (写出一条即可)。这项新的水纯化技术,还可以利用在哪些方面?  (列举一例即可)。

来源:2020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特征可判定该晶体的熔点是   ° C .在 AB 段晶体处于  态(选题“固”“液”或“固液共存” ) 熔化过程用了   min

来源:2016年西藏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4个图所给信息填空。

(1)采用绕线法测得铜丝的直径 d =    cm

(2)小球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 =    N

(3)冬天室外气温 t =    ° C

(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 t 图象如图所示, t = 6 s 时两车间距离 x =    m

来源:2018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问答 家庭中的物理:

小雨用电热水器将水加热。他洗完头发开窗通风时被风一吹感到凉。他看到妈妈腌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请用 (开头4个字) (结尾4个字)将你所选的内容写出来,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面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

【方案一】

(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砝码)、水、两只相同的烧杯;

(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

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

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  ,使天平平衡;

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  ,如果  ,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

【方案二】

(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

(2)可以使用量筒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

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入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

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  

【交流与评估】

你准备选择方案  来进行探究(选填“一”或“二” ) ,其优点是  ,不足之处是  

来源:2016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是用来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  ,明确该仪器的  和分度值;

(2)如图2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   19 : 54 时的气温是  

(3)如图3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mm ,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 70 . 0 cm 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 66 . 7 cm ,经过分析,导致该测量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纠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  

来源:2016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手工制茶,指尖上的传承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沙以北有一条贯穿了9个乡镇的“百里茶廊”,2017年清明节,小天在几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带领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厂体验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记录如下:

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 65 % 左右。

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用手快速翻炒,去除青叶味,蒸发一部分水分。

摇青:把茶叶置于摇青器具中,通过摇动,茶叶与茶叶摩擦,造成叶细胞损伤,促进茶叶氧化,诱发香气,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

揉捻: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样子,使其成线成条,从而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

烘焙:使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定型、产香。

复焙:打开电炒锅的低温挡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发茶叶内多余的水分。

(1)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  运动;

(3)从文中找出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发的方法。

工序:  ;加快蒸发的方法:  

来源: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实验器材的合理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C

(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来源:2020年吉林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高海拔地区旅行,发现鸡蛋煮不熟,查阅资料发现煮鸡蛋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提升,不同气压下沸点不同,以下是气压和沸点之间的关系。

实验序号

大气压     ( kPa )

沸点     ( ° C )

1

0.51

81

2

1.01

100

3

2.03

120

第1问: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第2问:说明鸡蛋煮不熟的原因;   

第3问:在高原上想要快速煮熟鸡蛋需要:   

A.

A . 耐烧的锅

B.

B . 比热容大的锅

C.

C . 内部气压高的锅

来源:2021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 a 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C

(2)由图象 a 可知,当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

(3)由图象 a 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4)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绘制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  (选填“ b ”或“ c )

来源: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