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M(a,b),N(c,d),规定(a,b)⊕(c,d)=(a+c,b+d),则称点Q(a+c,b+d)为M,N的“和点”.若以坐标原点O与任意两点及它们的“和点”为顶点能构成四边形,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和点四边形”,现有点A(2,5),B(﹣1,3),若以O,A,B,C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和点四边形”,则点C的坐标是 .
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1,1)、B(3,1),规定把等边△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変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2016次变换后,等边△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 .
如图, 、 、 、… 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 、 、… 都与x轴垂直,点A1、A2、…An都在x轴上,点B1、B2、…Bn都在直线 上,已知 ,则点A2016的坐标为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AOCB的两边 OA、 OC分别在 x轴和 y轴上,且 OA=2, OC=1.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 AOCB以原点 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 倍,得到矩形 A 1 OC 1 B 1,再将矩形 A 1 OC 1 B 1以原点 O为位似中心放大 倍,得到矩形 A 2 OC 2 B 2…,以此类推,得到的矩形 A n O∁ n B n的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O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3,0),B(0,2).动点P在直线 上运动,以点P为圆心,PB长为半径的⊙P随点P运动,当⊙P与▱ABCO的边相切时,P点的坐标为 .
如图,若菱形 ABCD的顶点 A, 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 D在 y轴上,则点 C的坐标是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1,0), B(0,2),将△ ABO沿直线 AB翻折后得到△ ABC,若反比例函数 y= ( x<0)的图象经过点 C,则 k=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 P( a, b),我们把 Q(﹣ b+1, a+1)叫做点 P的伴随点,已知 A 1的伴随点为 A 2, A 2的伴随点为 A 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 A 1, A 2, A 3,…, A n,若 A 1的坐标为(3,1),则 A 2018的坐标为 .
如图,直线l: ,点A1坐标为(﹣3,0).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A2,再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A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2016的坐标为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A1,A3,A5,A7,A9的坐标分别为 ,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则A100的坐标为 .
如图,以正六边形 ABCDEF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顶点 C、 F在 x轴上,顶点 A的坐标为(1, ),则顶点 D的坐标为 .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的顶点 A在第三象限,对角线 AC的中点在坐标原点,一边 AB与 x轴平行且 AB=2,若点 A的坐标为( a, b),则点 D的坐标为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x, y)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 P'(﹣ y+1, x+2),我们把点 P'(﹣ y+1, x+2)叫做点 P( x, y)的终结点.已知点 P 1的终结点为 P 2,点 P 2的终结点为 P 3,点 P 3的终结点为 P 4,这样依次得到 P 1、 P 2、 P 3、 P 4、… P n、…,若点 P 1的坐标为(2,0),则点 P 2017的坐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