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 ①.穆宗政僻 ②,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 ③曰:"此澣濯 ④者三矣。"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 ⑤,为之股栗 ⑥,公权辞气不可夺。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
【注释】①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下文的"侍书""翰林书诏学士"也是官名。②僻:不正,偏离正轨。③袂:衣袖。④擀huàn濯:洗。⑤同对:一同答对。⑥股栗:害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幼嗜学 |
嗜: |
②我于佛寺见卿笔迹 |
于: |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4)文中柳公权两次劝谏皇上,一次是借用笔的方法规劝,另一次是借 进谏。文末通过周墀来突出柳公权的形象,这和《爱莲说》中用牡丹突出莲花的形象一样,都用了 的写作手法。
(5)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从他讲述用笔的道理中,你能得出怎样的感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 ①,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 ②,退居临川,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③.未上,会湖南茶寇剽 ④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 ⑤.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 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 ⑥,学者号"二陆"。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 ⑦,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②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③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授。④剽:剽掠,抢劫。⑤一也:是一致的。⑥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和睦:同,苟同。⑦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新博士学黄老 |
闻:听说。 |
B.与语大说 |
说:通"悦",喜悦。 |
C.士而耻此 |
耻:以……为耻。 |
D.有剽劫者过其门 |
过:拜访。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吾所愿学也 |
山之僧智仙也 |
B.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C.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
臣之妻私臣 |
D.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的学问和修养,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许忻的赞赏,许忻把当代文献都告诉他,这对陆九龄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B.湖南茶寇横行的消息传来,人心惶惶,郡县长官应众人请求,让德高望重的陆九龄主持防御盗寇的义社,这个明智的安排当即得到陆九龄所有门人弟子的支持。
C.陆九龄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不但精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而且擅长射箭,并懂得调遣屯兵防御的法度。
D.陆九龄继承父亲的志向,重视研修礼学,治家有法:他与弟弟陆九渊亦师亦友,相处和睦,被称为"二陆"。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②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王莽败,更始 ①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 ②衔命,以临四方,那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 ③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 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列传》)
【注释】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他夺取王莽政权,登上帝位,②建节:执持符节,①沮:毁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纳之 |
纳:收下 |
B.恂勒兵入见使者 |
勒:率领 |
C.窃伤计之不详也 |
伤:担忧 |
D.国信未宣 |
宣:宣布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A.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B.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C.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D.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恂出身名门望族,起初担任上谷郡功曹时,很受太守的器重。
B.使者拒绝了寇恂提出的发还耿况印绶的请求,指责他威胁自己。
C.寇恂指出使者的行为会毁掉国家信义,将无法再号令其他郡国。
D.经过寇恂的劝说,使者下令召来耿况,以新帝的名义任命了他。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④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间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
B.吾从而师之 |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
C.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
D.作《师说》以贻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 ①我,独无间处 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 ③士卒,五日一椎牛 ④,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 ⑤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 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 |
【劳】:慰问 |
B.军士吏被甲 |
【被】:同"披",穿着 |
C.居无何 |
【居】:经过 |
D.使人称谢 |
【称谢】:道谢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天子且至/年且九十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
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
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
(4)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
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5)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
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6)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 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
遏其生气(抑制) |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颍川太守髡 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 ②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 ③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 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伛,驼背。③绥,安抚。④恣,听任。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元方称颖川太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之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子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足下言何其谬也!
②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② 深矣常有以自下 ③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性行淑均
②拥大盖,策驷马
③身相齐国
④晏子怪而问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愚以为宫中之事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D.其夫为相御 |
其后夫自损抑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①诸葛亮的标准:
②晏子的标准: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 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 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 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敝:通"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 |
饿: |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喻: |
③犹割股以啖腹 |
股: |
④若耽嗜滋味 |
嗜: |
(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4)【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 ",外要有" ";【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 "其次是" ",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
(5)【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入手运用了 论证方法,【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 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墓与甘父 ② 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
蛮夷爱之 |
B.必以信 |
宽大信人 |
C.何以战 |
以其头为饮器 |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募能使者 |
(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 ①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 ②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释}①踏篥(bì lì ):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②栗:发抖,哆嗦。
(1)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
B.负箧曳屣
C.负势竞上
D.负重致远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3)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①"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②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 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 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3)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 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 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 ③而往, 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处于丛棘之间,则郁 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后,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 ⑤ 之以卉药。琴编 ⑥ 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 ⑦ 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轩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蒔(shì):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后"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轩曰"何陋"。
(3)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