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 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 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恽曰:"粤寇洪秀全起事,自称太平天国,君不知耶?"麟曰:"晚生今仅二十余岁,贼之事,何能知之!"恽曰:"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
(选自《新世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B.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C.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D.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3)"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针对麟某,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②既克,公问其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老师肯定了小红。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戚继光 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 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 ④,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 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 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 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 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 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 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 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 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悉 |
|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
晓 |
|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 |
予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七里之郭
②委而去之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④天下顺之
⑤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⑥使者不说 。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天 时 不 如 地 利
②岁 亦 无 恙 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苟无民,何有君?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① 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 、③ 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④ 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文言文阅读
【甲】亮答日:"……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逗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日:"善!"
(节选自《三国志》)
【乙】苏秦始将连横 ①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 ②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候,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 ③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 ④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连横:战国时,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②胡貉: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貉皮,代马:今指山西,河北北部出产的马。③义章:指法令条文,④俨然:庄严郑重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用武之国 |
国:地方 |
B.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岩阻:地势险要的地方 |
C.不可以使民 |
使:出使 |
D.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
利:物资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大王之贤
A.以君为长者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以残年之力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目的是希望刘备"成霸业,兴汉室"。
B.【乙】文中苏秦阐述秦国优势,日的是希望秦惠王"并诸侯,吞天下"
C.【甲】文中虽然刘备只说一个"善"字,但是可推测出其内心激动不已。
D.【乙】文中用"愿以异日"来表明秦惠王第二天施行苏秦的计策。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②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
B.媵人持汤沃灌 |
赴汤蹈火(成语) |
C.故有所览,辄省记 |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
D.为一说,使与书俱 |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B.归而形诸梦 |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古诗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①,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②则不能励精,险躁 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后值倾覆: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静以修身:
④悲守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5)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策之/不以其道 D.山行/六七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专指男人的配偶)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
D.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和第四段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B.本文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C.文章在语言上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D.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5)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文言文阅读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①.宋人既 ②成列,楚人未既济 ③.司马 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 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 ⑦,不禽 ⑧二毛 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 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⑪,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牺牲玉帛
②肉食者鄙
③门官歼焉
④公伤股
(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 。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②【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阅读《强项令》,完成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后特征为洛阳令
②大言数主之失
③使宣叩头谢主
④臧亡匿死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为二千石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4)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人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②悉以 咨之
③苟 全性命于乱世
④以 彰其咎
(3)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重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 。
(4)请从第⑦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
(5)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注释】:(1)凛然:严肃的样子。(2)指:意图,意思。(3)展墓:扫墓。(4)过:拜访。(5)化:教化,感化。
(节选自《宋史》卷三三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奉之如严父 ②吾无 过人者
(2)把下列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文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 (人名)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 清冽
②佁 然不动
③ 悄怆幽邃
④ 隶而从者
(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第二部分 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各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 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 已 |
(已经) |
B.若相语 状 |
(形状,样子) |
C. 集古木上 |
(聚集,会合) |
D. 衔一赤蛇吞之 |
(含着,叼着) |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 于 古 木 上 盘 旋 三 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