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曰:“今日进退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①磁:磁州。②帑廪枵然:国库与粮仓空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 鄙:目光短浅。

B.

战则请 从:跟随。

C.

今日进退死 等:等待。

D.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 使:假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B.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C.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D.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注重民心的作用,当庄公表示处理政事“必以情”之后,他认为可以一战了。

B.

宗泽为官勇敢多智,他单枪匹马夺回失守的太原城,又多措并举制定了固守之策。

C.

曹刿与宗泽都看重士气的重要性,宗泽在必死之境中激发了士卒以一当百的勇气。

D.

曹刿与宗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与“肉食者”和“官两河者”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来源: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0-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鷃: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ú):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鲩(ní):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飞 阴风

B.

怪者也 处处

C.

鲲鱼朝昆仑之墟 野芳而幽香

D.

宿于孟诸 投石壕村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4)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A.

平淡

B.

祈使

C.

反问

D.

迟疑


(5)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6)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来源: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09-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日光下 澈:穿透

B.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C.

沙鸥翔 集:聚集

D.

庙堂之高 庙堂:朝廷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而去 何陋

B.

其境过清 不物喜

C.

不可知真无马邪

D.

从者 学不思则罔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B.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D.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E.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F.

译文: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G.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H.

译文: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4)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也可以用来抒情议论。

B.

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

C.

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D.

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来源: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节选)


【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薨。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汉书》节选)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⑦苟且:敷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先帝遗德______ 以下情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通之处,请完成下表:

诸葛亮的建议(简要概括)

汉宣帝的治国举措(用原文回答)

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论功行赏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0-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曰“衣不中,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衣冠无不中,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ㅤㅤ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冠(

②故(

③衣(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3)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来源: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04-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先君少师特爱之,故遣吾听读。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履慢声,抑扬吟讽不绝。其后听之,则延笃之书也。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特爱之 重:______

②必履慢声 曳:______

其后听之 蹑: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②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萧会理,字长才。少聪慧,好文史。太清二年,侯景围京邑。台城陷,侯景遣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以高祖手敕召会理,其僚佐成劝距之。会理曰:“诸君心事,与我不同。天于年尊,受制贼虏,今有手敕召我入朝,臣子之心,岂得违背。且远处江北,功业难成,不若身赴京都,图之肘腋。吾计决矣。”遂席卷而行,以城输绍先。至京,景以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时范阳祖皓斩绍先,据广陵城起义,期以会理为内应。皓败,辞相连及,景矫诏免会理官,犹以白衣领尚书令。

是冬,景往晋熙,京师虚弱,会理复与柳敬礼谋之。敬礼曰:“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敬礼曰:“善。”因赞成之。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后事不果,与弟祁阳侯通理开遇害。

注释】①高祖:与后文的“天子”都指梁武帝萧衍。②王伟:侯景的谋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虏 制:挟持

B.

以城绍先 输:献给

C.

以会理为内应 期:等待

D.

诏免会理官 矫:假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A.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B.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C.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D.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会理和他的下属对候景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令,有着不同的看法。

B.

萧会理考虑到天子的处境,同时希望寻找机会成就功业,决定前往京城。

C.

萧会理在祖皓起义失败之后遭受牵连,被侯景惩罚,失去了原有的官职。

D.

萧会理趁侯景在外,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攻打京城,结果失败被杀。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

来源: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0-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毡罽,业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释:①业:杨业,又名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的将领。②代:州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殆:几乎。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忠烈武勇,有智 谋:谋略

B.

人多毡罽 服:名词作动词,穿

C.

挟纩 但:但是

D.

众皆感泣不肯 去:离开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3)战败之际,众士兵不肯离开杨业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概括。

来源: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2-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訾汝道

《元史》

訾汝道,德州齐河人。…母高氏治家严,汝道承顺甚恭。母尝寝疾,昼夜不去侧。一日,母屏人授以金珠若干曰:“汝素孝,室无私蓄,我一旦不讳,此物非汝有矣,可善藏之,毋令他兄弟知也。”汝道泣拜曰:“吾父母起艰难,成家业,今田宅牛羊已多,汝道恨无以报大恩,尚敢受此,以重不孝之罪乎!”竟辞之……

性尤友爱,二弟将析居,汝道悉以美田庐让之;二弟早世,抚诸孤如己子。乡人刘显等贫无以为生,汝道割己田各畀之,使食其租终身。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尝出麦粟贷人,至秋,蝗食稼,人无以偿,汝道聚其券焚之……

【注释】①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删节。訾zī,姓。②析居:分家。③畀bì:给予。

(1)选文除了訾汝道,还提到的人物有( )

A.

家人与乡邻

B.

同窗与恩师

C.

友人与商贩

D.

官员与郎中


(2)《元史》中的部分列传分为“良吏”“孝友”“隐逸”等类别。选文被列入了“孝友”一类,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孝,室无私蓄 天下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

汝道无以报大恩 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C.

使其租终身 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D.

瓜及携米 百里奚举于(《<孟子>三章》)


来源:2024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09-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②成:讲和,和解。③罢:同“疲”,疲惫。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百里奚举于 愿为鞍马(《木兰诗》)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C.

勾践伐吴,吴败 三人行,必有我焉(《〈论语〉十二章》)

D.

女忘会稽耻邪 两狼并驱如故(《狼》)


(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

[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D.

两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逆境造就人才。经得起艰苦的磨炼,终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请断两处。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4)翻译[甲]文中画横线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请你根据[乙]文简要概括越王勾践的人物形象。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节选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注]①信:通“伸”,伸张,这里是影响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B.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C.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D.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

B.

联系成语“闭门谢客”,可以推知“谢其素所往来少年”中“谢”字的意义为“谢绝”。

C.

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义项,“大究百家之说”中“究”应选择“探究”。

D.

由名句“穷则独善其身”,可以推知“穷达出处”中“穷”字意义为“困厄,处于困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洵在家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德义,影响到家乡的父老们,后来在整个蜀郡也颇有声名。

B.

苏洵的两位兄长都凭借才学中举,而他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奋努力。

C.

苏洵参加科考,屡试不中,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有五六年时间不写文章。

D.

苏洵为人温和,大器晚成,写文章有真知灼见,京师的学子们都尊崇他,效法其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来源: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2-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

②槎:木筏。

③赍:携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①失期:_____

人有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②奇:_____

见一丈夫牵牛渚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③次: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②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来源: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04-0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衾拥覆 以:用

B.

缀公卿后 之:助词,的

C.

今诸生学太学 于:在

D.

不得者也 而:表承接,相当于“就”


(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因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

B.

认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C.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D.

认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


(3)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B.

选文第①段先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再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

C.

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选文第②段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辛形成对比。

D.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道出了在学习中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来源: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2-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减)

【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ù):哪里,怎么。④诎:枉曲,冤枉。⑤不若先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之妻臣(偏爱)

B.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指责)

C.

今又私(灾难,祸患)

D.

之死者宜矣(同“向”,先前、从前)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报王日 皆以美徐公

B.

宋之强,齐兵之弱 固国不山溪之险

C.

王自投车上,驰走 濯清涟不妖

D.

后又使人往视 真不知马也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又 使 人 往 视 齐 寇 使 者 报 如 前 宋 王 又 怒 诎 杀 之


(4)翻译下面句子。

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5)【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11-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ㅤㅤ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之妻臣 ______

寡人之耳者 ______

③时时而进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ㅤㅤ贞观中,太子承乾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太子承乾亏礼度/珠可历历

B.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颖达曰/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C.

何宜屡得折/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D.

厚恩/则有去怀乡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 宗 并 嘉 纳 之 二 人 各 赐 帛 五 百 匹 黄 金 一 斤 以 励 承 乾 之 意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我读出了邹忌和孔颖达进谏的原因不同:____________;

②你说的对,他们进谏的原因是不同,我还读出了他们进谏的方式也不同:____________。

来源: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4-03-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