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 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 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 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 万瀑齐飞又一奇。
.这首诗紧扣题目“山雨”,从未雨、  、雨中、   进行描写。
.诗歌呈现了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___________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

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流沙河的《理想》(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②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第一节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么说是否矛盾?如何理解这句话?
.第二节中为什么说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七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一)欣赏古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
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一)
【甲】驿外断桥边,寂寞开元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寂寞开无主(     ) (2)更著风和雨(     ) (3)只把春来报(     )
.有人说毛泽东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语中“笑”字堪称“神来之笔”!你是否赞同这一评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问,毛泽东的词“其意”是什么?陆游的词其意”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