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②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宜礼而用之 ⑵当复诣契丹耳 ⑶向者何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B.立市里,以处汉人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C.德明问所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 |
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
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上”指刘邦,“信”指韩信。②各有差:“差”读“cī”,等级,此处指高低。
下面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多而益善耳 自以为大有所益 B 于公何如 皆以美于徐公
C 何为我禽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 何为我禽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这个故事隐含着的一句歇后语是:
韩信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比次日 ( ) ②忽闻疾风西来 ( )
③一霎而绝 ( ) ④此去西南十里 ( )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夜半而鸟出”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恂恂而起 | B.野芳发而幽香 | C.泉香而酒洌 | D.人不知而不愠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令 各 将 束 草 掷 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上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⑴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 ⑵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弘范义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庶几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下面四句中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 B.上召入谕之曰 |
C.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 D.弘范义之 |
【甲】文中诸葛亮自叙本志,回忆了与刘备之间交往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出诸葛亮和文天祥身上的具有共性的品质,并说一说对你有哪些启迪。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②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意思。
⑴宜礼而用之 ⑵当复诣契丹耳 ⑶向者何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B.立市里,以处汉人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C.德明问所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
④风波: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命篇曰《归去来兮》(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家叔以余贫苦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扶苏以数谏故 |
C.策之不以其道 |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亲故多劝余为长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2分)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
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 | B.不敢以累他人 | C.以中有足乐者 |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赈: (2) 素号难治 素:
(3)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 (4) 食讫: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
⑵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2分)
文言文阅读。
王绂(fú),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 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②也。客以红氍毹③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 贾客:商人。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动以古人自期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D.何以战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博学,工歌诗( ) (2)虽豪贵人勿顾也( )
(3)同列语之曰( ) (4)我画直遗黔公不可( )
翻译下列句子
(1)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2)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
选文表现了王绂什么样的品行?
文言文阅读。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③供帐,大为具待④。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⑤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严:敬重。④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⑤《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闻准入相 (2)及准出陕 (3)咏徐曰
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标明停顿(共3处)。
寇 公 奇 才 惜 学 术 不 足 尔。
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后面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将文中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①也。过②听杀人,自拘当③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④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理:司法长官。 ②过:失误。③当:判罪。④傅:同“附”,指转嫁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臣居官为长 ②遂不受令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过听杀人,傅下吏有罪,非所闻也。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李离的殉法有什么看法?
文言文阅读。(12分)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耳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界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②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篇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诗歌文章又多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俞君,于是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
【注】①宰执:宰相,此指严嵩。 ②菅刈:杀人如割草似的。
下列句中的“之”与“父之哭其子”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 B.昂首观之 |
C.汝心之固 | D.辍耕之垄上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沈先生以锦衣卫经历官的身份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的罪状,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忠臣。 |
B.沈先生敢于直谏的名声天下知闻时,他却带着妻子迁居塞外了,可见其不为功名所累。 |
C.边防日益松懈,沈先生感到痛恨,壮士们随意杀戮百姓,沈先生感到痛心,足见其忧国忧民。 |
D.沈先生所写诗文时常对时政加以讽刺,最后导致杀身之祸,可见他的刚正不阿。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宰执深疾之 疾: ②特薄其谴 薄:
③会北敌数内犯 会: ④寻且坐罪罢去 寻:
翻译下列句子
⑴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
⑵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青霞先生文集》序(节选)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耳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界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②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篇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诗歌文章又多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俞君,于是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
【注】①宰执:宰相,此指严嵩。 ②菅刈:杀人如割草似的。
下列句中的“之”与“父之哭其子”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 B.昂首观之 |
C.汝心之固 | D.辍耕之垄上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沈先生以锦衣卫经历官的身份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的罪状,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忠臣。 |
B.沈先生敢于直谏的名声天下知闻时,他却带着妻子迁居塞外了,可见其不为功名所累。 |
C.边防日益松懈,沈先生感到痛恨,壮士们随意杀戮百姓,沈先生感到痛心,足见其忧国忧民。 |
D.沈先生所写诗文时常对时政加以讽刺,最后导致杀身之祸,可见他的刚正不阿。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宰执深疾之 疾: ②特薄其谴 薄:
③会北敌数内犯 会: ④寻且坐罪罢去 寻:
翻译下列句子
⑴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箭以相抗。
⑵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文言文阅读: 9分
屈 原 列 传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
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
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1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2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下列句中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 |
B.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伐:自夸。 |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疾病。 |
D.人穷则反本。反:同“返”,追溯。 |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而疏屈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D.博闻强记,明于治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 能。 |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