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第二部分 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各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 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

(已经)

B.若相语

(形状,样子)

C. 古木上

(聚集,会合)

D. 一赤蛇吞之

(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 于 古 木 上 盘 旋 三 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阅十余岁

阅:

  

②竟不可得

竟: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下令。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

说:

  

②有一人徙之

之: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来源: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小惠未遍

  

②小信未孚

  

③公将鼓之

  

④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令封德彝 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

之者谁

B.正患己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来源:2020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来源:201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④会福唐刘彝赴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①久而乃和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①乃归葺小室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②夫大国,难测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锦 游泳   ②佳木 而繁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来源: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下列各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必无所疑乃   

与平生所闻不合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答:  

来源: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学无以 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日去/呼尔而

B.非志无 成学/可 为师矣

C. 君子之行/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不能励精/人 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B.

且焉/置土石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汝心

固国不以山溪

B. 妻献疑曰

真无马邪

C.跳往助

友人惭,下车引

D.何 而不平

必先 其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 持节 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 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 切谏,不得久留內,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 ,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 °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遺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

使: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乃: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的品质,从原中"   "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来源: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郢人》

【乙】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①鹓鶵,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②练实:竹实,色白如娟,故称。③鸱:猫头鹰的一种。④吓:怒斥声。

(1)下列句子中"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使匠石斫

B.

自夫子 死也

C.

庄子往见

D.

仰而视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匠石运 成风(斧头)

B.

听而 之(砍,削)

C.

惠子 梁(相当)

D.

鹓鶵 之(经过)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垩/而鼻不伤

B.

宋元君/闻之

C.

庄子/往见之

D.

于/是鸱得腐鼠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B.

乙文叙述了"鹓鶵不屑腐鼠"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志趣高洁却不为人理解的心情。

C.

甲文表现了庄子与惠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相互成就的关系;乙文表现了庄子的大志向与惠子的小格局的关系。

D.

两文都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让我们领略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现实主义风格。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来源:201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②以膏泽斯民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D.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  

(5)上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王安石政治家胆略的?

来源:2017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朗读节奏划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