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田单乃惧(惧:害怕)

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后值倾覆: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静以修身:   

④悲守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5)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来源: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 畎亩之中

每假借 藏书之家

B.百里奚举于

愿为 鞍马

C.必先苦 心志

喜洋洋者矣

D.征于

天山共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来源: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教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笛之悲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  

②藤今犹在  

③始能支拄  

④共蔓旁引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则余家之青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5)《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来源: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部分 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各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 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

(已经)

B.若相语

(形状,样子)

C. 古木上

(聚集,会合)

D. 一赤蛇吞之

(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 于 古 木 上 盘 旋 三 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下令。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

说:

  

②有一人徙之

之: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来源: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令封德彝 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

之者谁

B.正患己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来源:2020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④会福唐刘彝赴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①久而乃和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①乃归葺小室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②夫大国,难测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下列各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必无所疑乃   

与平生所闻不合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学无以 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日去/呼尔而

B.非志无 成学/可 为师矣

C. 君子之行/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不能励精/人 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B.

且焉/置土石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汝心

固国不以山溪

B. 妻献疑曰

真无马邪

C.跳往助

友人惭,下车引

D.何 而不平

必先 其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 持节 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 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 切谏,不得久留內,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 ,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 °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遺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

使: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乃: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的品质,从原中"   "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来源: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郢人》

【乙】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①鹓鶵,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②练实:竹实,色白如娟,故称。③鸱:猫头鹰的一种。④吓:怒斥声。

(1)下列句子中"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使匠石斫

B.

自夫子 死也

C.

庄子往见

D.

仰而视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匠石运 成风(斧头)

B.

听而 之(砍,削)

C.

惠子 梁(相当)

D.

鹓鶵 之(经过)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垩/而鼻不伤

B.

宋元君/闻之

C.

庄子/往见之

D.

于/是鸱得腐鼠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B.

乙文叙述了"鹓鶵不屑腐鼠"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志趣高洁却不为人理解的心情。

C.

甲文表现了庄子与惠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相互成就的关系;乙文表现了庄子的大志向与惠子的小格局的关系。

D.

两文都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让我们领略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现实主义风格。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来源:201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答:  

来源: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朗读节奏划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