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 |
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
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
D.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 |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 |
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
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 |
B.秦汉时期已用柔化技术处理铸铁 |
C.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 |
D.隋唐时期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
古人有名有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人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至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则以字称呼。如刘备与曹操会面,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 B.备、孟德 | C.玄德、操 | D.玄德、孟德 |
湖北省云梦县秦古墓出土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毒鱼鳖……”这表明秦统治者
A.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 B.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
C.已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 D.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律 |
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性 | B.君主制定法律 |
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 D.法律受制于君权 |
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最大进步在于
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
C.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 | D.突破官僚世家对选官的控制 |
商人信奉“我生不有命在天”;周人则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德不失民,度不失事。”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是
A.西周是个以民为本的政权 | B.科学发展打破了天命观念 |
C.社会经济发展瓦解奴隶制 | D.夏商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 |
史家陈寅恪先生说:“(胡族)先称部(部落),后称户(编户);……羯称部,鲜卑称户;同为鲜卑,慕容称户,阿柴虏一支称部。”从“部”到“户”称呼的变化反映出这些少数民族
A.跳跃式步人封建社会 | B.封建化进程完成 |
C.逐步向封建文明过渡 | D.社会组织汉化 |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 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 D.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试问,这一节日最终确定与下列哪一古代历法相关
A.十二气历 | B.《太初历》 | C.《大衍历》 | D.《授时历》 |
东汉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南朝杰出的思想家范缜认为“形体存在,精神存在,形体死亡,精神消失”。两人在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A.都从理论上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 B.都是针对佛教盛行提出的 |
C.都极力反对愚民的封建神学 | D.都从理论上猛烈抨击了佛教 |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描绘的是
A.战国贸易 | B.西汉贸易 | C.唐朝贸易 | D.南宋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