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  “在以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作者最终将表明的是

A.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精神
B.新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扩展
C.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社会因素
D.传教活动与殖民扩张活动相辅相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伽利略 B.达尔文 C.达·芬奇 D.牛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于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 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 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 D.二月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

在下列内容中,符合其发行背景的是:
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
②太平洋战争实现了战略转折;
③中国战场处于最艰难的时期;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了胜利;
⑤北非战场已成为盟军的跳板;
⑥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青年潘德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单身骑车环绕地球一周的人。1933年9月,他到达德国首都柏林。当时他可能看到的景象包括:
①很多工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
②人们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
③战争临近人们恐惧不安;
④街头到处都飘扬着纳粹党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威尔逊及其“国联”方案的最终结局,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特征是
①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
②总统“统而不治”
③综合实力在一战后受到削弱 
④政治体制中的“制约与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或支持或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A.成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体现了他对真理的尊重。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比较,亚里士多德坚持的“真理”是

A.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C.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D.中庸之道是明知的态度和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晚年时指出:“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以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条件。”这里“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俄国进行“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苏联采用联邦制
D.苏联建立高度集中政治模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马克思墓碑上刻着一句著名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是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在19世纪70年代的典型表现为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运动
D.俄国十月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