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古代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 |
B.秦在关中地区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
C.表现了秦汉王朝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恢弘气势 |
D.中国古代唯一至今仍发挥重大作用的经典工程 |
【原创】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说:历史绝不是用叙述写成的,它总是用凭证或变成了凭证并被当作凭证使用的叙述写成的。依据此观点,中国古代符合此要求的历史事件是
A.女娲补天 | B.神农制耒 | C.大禹治水 | D.武王分封 |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下列材料能反映人们已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的有( )
①“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②“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③“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④“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日,毋敢夜草为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B.目的是维护土地国有制 |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 D.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量 |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 B.家庭成员众多,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
C.农民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 D.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生存要求低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该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 | B.春秋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魏晋时期 |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
C.“苏湖熟,天下足。” |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
C.租种的诸侯土地 |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 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
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 |
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
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