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4

【原创】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说:历史绝不是用叙述写成的,它总是用凭证或变成了凭证并被当作凭证使用的叙述写成的。依据此观点,中国古代符合此要求的历史事件是

A.女娲补天 B.神农制耒 C.大禹治水 D.武王分封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古代中国,最符合近代这种政治生活特点的朝代应该是

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应了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表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
A.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雇工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农业的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是由罗马法观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判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B.妇女在近代得到了解放
C.这则报道不符实际,《申报》主要报道政治新闻
D.反映出封建礼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读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该材料可以说明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傅作义
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卫立煌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朱德
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邓候锡

 
A.国民党使用主力部队独立承担太原会战
B.八路军和新四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和领导    
C.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D.敌后战场上的八路军在抗日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NO!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其中记载:“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针对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出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坚持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B.材料表明当时的外蒙古还没有完全独立
C.《雅尔塔协定》为外蒙古的独立提供了依据
D.外蒙古的独立反映出大国沙文主义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对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进行禁运。这表明

A.世界经济危机仍在延续 B.冷战涉及到国际贸易领域
C.冷战有助维护世界和平 D.冷战导致经济全球化倒退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但是绝对贫困已成历史。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多数人手中握有股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产者;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产业的急剧发展,无产者的人数并没有像《共产党宣言》所说迅速增加,而是在不断萎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价值 B.科学技术消除了贫富差距
C.马克思主义遭受严峻挑战 D.新中间阶层成为社会主体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48%
52%
法国(1851年)
75%
25%
俄国(1851年)
93%
7%
美国(1851年)
87%
13%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特别是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请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那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6分)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4分)
(3)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如何进一步冲击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8分)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交通通讯
7.23
6.43
6.18
6.15
5.61
6.03
批发零售
17.5
16.7
16.61
15.82
15.23
15.88
金融保险
2.73
3.71
4.04
4.65
5.94
8.31
房地产
7.82
9.62
9.63
10.24
11.47
11.31
社会服务
8.21
9.78
11.63
13.55
18.46
21.92
政府服务
11.35
13.08
15.95
14.97
14.43
11.0

 
请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建中元年二月,遣黜陟使分行天下,其诏略曰:“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行商者,在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各有不便者,三之。余征赋悉罢,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数为准。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违者进退长吏。令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三年五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于本道两税钱每千增二百,因诏他州悉如之。八年四月,剑南西川观察使韦皋奏请加税什二,以增给官吏,从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两税法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为什么实行两税法。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保障社会统治的实施和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人工机器。他提出“自然状态”学说,把自然状态解说为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运用,势必使得自然状态成为一种“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的状态,这极其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统治者(“元首”)不属于订契约的一方,因此其行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享有绝对权力,臣民对之则要绝对服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有任何反杭的表示。
—摘编自霍布斯的《利维坦》的第二部分《论国家》 
材料二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与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杭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1689年)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归纳霍布斯与洛克的民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并指出霍布斯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同时具体谈一谈,并对其思想进行简要的评价。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仃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轴心国军火生产1940——1943年 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德国
6.0
6.0
13.8
日本
(1.0)
2.0
4.5
意大利
0.75
1.0
--
轴心国总计
6.75
9.0
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里变化的特点及产量增长的原因。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 … 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沈的破船呢?
——《慈禧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
(2)(2)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