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工具能够提高农业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播种 |
B.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
C.魏晋时期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
D.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便于耕作 |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1)商品经济的发展 (2)土地兼并的出现 (3)实物地租的兴起 (4)农民身份的提高
A.(1)(2) | B.(2)(3) | C.(1)(4) | D.(3)(4) |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都江堰在此次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只是鱼嘴出现了裂缝。这一至今为当地人民输送涓涓清流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修建于
A.春秋时期 | B.战国时期 | C.秦朝 | D.汉朝 |
2007年9月,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得清代所铸十二生肖铜像“铜马首”后捐赠给国家。下列关于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
(1)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 (2)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
(3)基本上都是和古代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4)这种生肖纪年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A.(1)(2)(3)(4) | B.(2)(3)(4) | C.(1)(2)(4) | D.(1)(3)(4) |
《孟子·染惠王》(下)曰:“昔者文王之治歧也,耕者九一,仁者世禄,关市讥(盘问)而不征,泽梁王无禁,罪人不孥(意:妻)。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也,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的信息说明西周
①实行井田制 ②关注民生
③实行株连制度 ④已有关贸管理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元丰年间,河北发生水灾,宋神宗召集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议政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
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石: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神宗:朕意与光同,然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王安石主张节流 | B.神宗态度模棱两可 |
C.司马光主张开源 | D.神宗支持王安石的看法 |
汉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一石相当于一斛。《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今通肥饶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收三斛,斛取一斗,未为甚多”。根据历史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西汉劳动人民十分勤劳,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增长 |
B.两汉之交的农民战争和王莽时期的改革,导致了汉代农业的倒退 |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以及铁犁牛耕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D.两汉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粮食作物产量一般,增长不明显 |
西汉文帝时晁错上书说“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早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这主要反映了
A.编户农民承担沉重的赋役 | B.赋敛不时使农民受到额外剥削 |
C.商人趁困苦之际兼并农民 | D.农民占有土地少,但负担很重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转型”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不包括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B.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C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 不 能 反 映 出 封 建 统治 的 阶 级 基 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① | B.②③ | C.③ | D.④ |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的增加 |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D.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
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变”,下列与之相符的表现有(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强,农业经济结构变迁,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②工商业城镇兴起,劳动力市场出现;③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转变;④从人身依附关系向经济关系转变;⑤从重农抑商向工商皆本转变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⑤ | D.③④⑤ |
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
A.发展长途贸易 | B.运送军粮 | C.发展小农经济 | D.加强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