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下面对自耕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后汉书》记载:“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的贫乏 | B.生产技术的落后 |
C.灌溉技术的落后 | D.农民意识的落后 |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
C.我国北方以粟为主要农作物 |
D.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在我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增长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主要依据是
A.能反映政治清明 | B.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C.人口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 D.劳动力可充实手工业生产部门 |
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
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 B.曹魏 | C.唐朝 | D.北宋 |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