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唐朝的文化对日本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A.铸铜和制铁技术 | 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C.文字和建筑 | D.佛教和儒学 |
十八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 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
C.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 |
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存在过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有( )
①国有土地所有制 ②君主土地所有制 ③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③④ |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首先出现于春秋时期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请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曲辕犁;②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③灌钢法; 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A.②③①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②①④ | D.③①②④ |
据史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的“渠”指的是
A.郑国渠 | B.灵渠 | C.都江堰 | D.“井渠” |
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
A.手工业成就 | B.印刷术推广 | C.商业的繁荣 | D.农业的发展 |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 B.井渠 | C.都江堰 | D.灵渠 |
《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空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
A.政治中心地位万民归向 | B.海运发达外贸兴盛 |
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 | D.大运河的带动促进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上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 ②风力水车 ③翻车 ④高转筒车
A.①④②③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④② | D.④②③① |